甬金衢上高速金华段书写“半年红”建设答卷
7月的婺州大地,暑气蒸腾,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的建设现场比气温更火热。苏孟大桥上,最后一片梁板精准落位,480片梁板架设完毕的钢铁脊梁向远方延伸;武义江畔,主跨168米的连续箱梁桥以毫米级精度完成双幅合龙,如一道“悬虹”横跨碧波;智慧梁场内,机械臂挥舞着钢铁指尖,每天“织”出8片T梁却不见人海战术……一幅幅交通强省建设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武义江大桥“上半年完成投资10.08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53.08%,累计完成形象进度57.28%。”据甬金衢上金华指挥部数据,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个个关键工程的突破性进展。6月9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到位,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关键控制性工程——武义江大桥主桥全幅顺利合龙。这座全长2785.85米、主跨168米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以“毫米级”精度惊艳亮相。“桥面平整度严格控制在5mm以内,误差仅相当于两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甬金衢上金华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创新应用“5步精细法”(调、振、抹、测、收),将桥面平整度从规范标准的±8mm提升至5mm以内,实现了工艺上的突破。
梅溪大桥更令人期待的是,梅溪大桥正冲刺11月底前合龙。“目前5号块建设稳步推进,合龙后将推动项目全面转入路面施工阶段。”SG01标项目负责人介绍。从武义江大桥的“虹初成”到苏孟大桥的“梁满架”,再到梅溪大桥的“待合龙”,三大桥梁节点的递进式突破,勾勒出38.26公里线路的清晰轮廓。在金华特有的泥质红砂岩地质带,路基施工曾是“老大难”——红砂岩遇水即软,如同“烂泥糊”。如今,一套“九机联动”方案破解困局:移动破碎机破碎原石、羊足碾反复碾压、液压夯精准补压……多设备协同让路基压实度得到较大提升。而在智慧梁场,一场“造梁革命”正在上演。钢筋骨架由电阻焊接机器人“编织”,精度提高到2mm;混凝土通过空中“鱼雷罐”精准配送,布料机均匀摊铺,较传统浇筑提速40%;梁板成型后进入智能蒸养窑,电脑自动控制温湿度,10倍台座周转率让“慢工出细活”变成“高速出精品”。“7893片梁板,每片都有‘数字身份证’,通过五维评级体系实时监测,A级梁板占比从60%跃升至90%以上。”梁场负责人指着数字化管控大屏介绍。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城区段全长38.26公里,总投资116.28亿元,是浙江“九纵九横五环五通道”高速网的关键“一横”,这条连接金丽温高速与浙赣界的“黄金通道”,建成后将串联起金华市区高速环线,助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提速。在这里,每一米延伸的路面,都写着“创新”;每一片架设的梁板,都刻着“匠心”;每一座崛起的桥梁,都连着“共富”。(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