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杭州余杭低空经济从 “先飞” 到 “腾飞”的密码
2018年,国内第一条城市无人机物流测试航线在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开通;2019年,迅蚁科技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城市无人机物流试运行牌照;2020年,杭州以余杭区为主体,成功申报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
2024年以来,为了加强低空经济建设布局,杭州市余杭区在全省率先发布“低空三年行动方案”、出台“低空经济18条”政策,通过“资金+场景+人才”立体化扶持体系,给予企业空间保障、引育人才等综合扶持。
如今,区内已集聚低空产业相关企业近百家,既有迅蚁科技、丰翼科技等头部企业,也有“小而精”的初创型企业,运营范围涵盖低空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商业应用等领域,基本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
依托天目山实验室、北航国际创新学院等科研机构、高校,余杭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完成如“天目山一号”等标志性创新成果转化,实现全球首款百公里级氢动力多旋翼无人机的突破。
“低空经济发展行动中,余杭交通作为牵头部门,全力以赴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场景应用、试点争创以及对接、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余杭区交通运输局信息管理科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空域审批流程比较严格,“这个过程中,我们尽全力协调各相关单位,确保低空航线顺利运行。”
日前,省交通运输厅和省财政厅公布11个地区为浙江省低空经济“先飞区”试点,余杭区以“低空+物流”为主题参与申报并成功入选。
以“先飞区”试点为机遇,接下来,余杭区致力于将“先飞”政策优势持续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积极打造“中国飞谷”品牌,为区域经济腾飞打造强力引擎。
当前,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势头正盛,人才缺口较大。在行业内,余杭交通鼓励有能力的驾校尝试引入无人机“飞手”培训,拓展驾培领域发展新赛道,为低空经济发展培养、储备更多技能人才。
今年4月,金欣驾校内的无人机培训基地——金欣无人机培训中心正式启用,这是余杭首家获得民航相关资质的驾培机构。培训基地将陆续为农业、基建、应急等领域输送飞行人才,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重视技能人才培养的同时,余杭交通将在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规划、科技创新与研发合作、应用场景与示范推广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塑造享誉全国的“中国飞谷”低空经济产业品牌。
同时,开展低空领域专项规划编制,明确全区低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将低空交通纳入综合交通运输“十五五”规划,落实低空经济相关土地保障政策。年内建成2个公共无人机起降场、20个末端无人机起降点,开通无人机航线20条以上,完成南湖低空试飞场建设并投入运营,为无人机企业提供全流程综合产业服务。
“最终,这些前期工作将转化为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比如‘低空+即时配送’‘低空+生鲜半日达’‘低空+花卉即时送’等多样化场景,探索城际出行、空中通勤等空中交通场景。”余杭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持续推动低空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低空”迸发的澎湃活力将为未来的出行方式、消费方向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成为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