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4信息公开资源库/col/col1229244890/index.html动态新闻/col/col1229304974/index.html交通时讯/col/col1229304975/index.html

智能建造“把脉”隧道 义龙庆高速丽水段跑出年度时间任务“双过半”

2025-07-16 00:00    信息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大 中 小 ]   访问次数:


智能建造“把脉”隧道 义龙庆高速丽水段跑出年度时间任务“双过半”.jpg

浙西南群山深处,义龙庆高速丽水段隧道施工现场,智能三臂凿岩台车轰鸣作响,三只钢铁巨臂以厘米级精度啃噬岩层;智慧监控中心大屏上,围岩数据实时跳动,爆破方案瞬间生成……一场从“经验驱动”到“算法驱动”的建造革命正悄然改变着浙江山区高速的建设图景。

隧道掘进是山区高速的“硬骨头”。作为典型山区高速,义龙庆高速丽水段有着全省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隧道群,靠传统“人海战术”在隧道群中腾挪已显得捉襟见肘。过去依赖人工钻孔取样的围岩等级判定,如今,项目引入“隧道CT”——围岩智能辨识技术:施工过程中,智能三臂凿岩台车前端感应装置实时捕捉随钻参数,融合掌子面图像与超前地质预报,智能建造平台可精准判定围岩等级,自动生成爆破方案,指令直达凿岩台车,实现精准钻孔。“算法加持下,通过隧道智能建造平台的精准判定,围岩判识时间压缩至半小时内,准确率达到85%,线性超挖值由超30cm已降低至15cm-20cm。”项目负责人介绍,凭借隧道智能建造成套技术,义龙庆高速丽水段项目多个隧道正在快速掘进,6月底已顺利突破万米大关。在算法驱动下,与传统隧道工程施工相比,爆破更精准、支护更合理,既保障了隧道质量与安全,又节约了工程造价。

面对浙西南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成套智能设备的“兵团作战”更让施工效率稳步提升。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数字锚杆台车等设备组成的“9+3”标准化台套,使掌子面作业人员减少30%,钻孔效率提升8-10倍,开挖功效提升30%。道太隧道的建设者们对此感受深刻:“过去一个班组十几个人忙半天的钻孔量,现在一台智能台车不到两小时就能完成,而且孔位精度更高。”这种“机器换人”的变革,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成为进度飞跃的强大推力。

智能建造同样为桥梁工程插上了智慧翅膀。6月28日,项目首片T梁成功浇筑。该场站采用“移动台座+液压模板+蒸汽养护+智能张拉”流水线工艺,四大作业区高效运转,未来,1658片梁板将在数字化管理工具全程监控下精准诞生。从隧道智能建造到智慧梁场,义龙庆高速丽水段项目正在构建全产业链数智化生态。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围岩智能辨识建立的岩机互馈机制,正在形成隧道智能建造的技术范式,未来将推动更多山区高速建设管理模式升级。”

义龙庆高速丽水段项目主线全长约93公里,总投资216.41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已有施工点54个,多座特长隧道二衬首件顺利完成,工程建设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作为浙江省“十四五”重大建设实施类项目、省民生实事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串联遂昌、松阳、龙泉13个乡镇,织密山区路网,使衢丽大花园无缝衔接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及杭州、金义都市区,为浙西南山区发展注入强劲动脉血液。

当夕阳为群山勾勒金边,义龙庆高速丽水段的隧道群里依然机声隆隆,智能设备的灯光与数据屏的光芒交相辉映,义龙庆高速丽水段在浙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标注新的技术坐标。(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