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枫桥经验”与数字执法结合 桐庐交通“枫”景更好

发布日期:2025-04-07  信息来源:旅游导报

近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表彰全省交通运输“枫桥式”基层执法站所试点创建情况,桐庐县交通运输局三端源头“码上管”机制工作法入选全省典型案例。


近年来,桐庐县交通运输局推动执法工作从事后处罚向预防疏导发力,将重心放在对运输过程的行为数据分析和及时发现纠偏上。每天,在桐庐交通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一条条过车记录通过“智桐在线”数字大屏实时呈现。通过非现场执法设备,超限车辆相关信息、证据自动上传,其所关联运输企业、货运源头一目了然。


针对源头多头管理、存在监管盲区的现状,桐庐交通将源头主体责任、主管部门行业监管与运输领域的执法管理有机统一,提出货运源头、运输企业、运输车辆“三端源头智管”概念,打通运政系统、大件运输许可系统、处罚系统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资源,归集全县32个重点货运源头站点、200家运输企业、3692辆运输车辆基础数据和案件信息,形成“三端信息网”。


在此基础上,梳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裁量标准,制定赋分规则17条,生成赋分规则嵌入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三端源头“码上管”机制。如产生超限超载、路面污染、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三端之间自动开展数据碰撞、关联赋码。


“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扣分,比如非现场点位采集到严重超限记录,首先是对这辆车进行扣分,同时自动关联到车辆所属运输企业,对该运输企业进行扣分,再进一步追溯车辆从哪个货运源头出场,该货运源头也要相应扣分。”桐庐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主体初始赋分100(绿码),扣到相应分数后变成黄码、红码,匹配相应的处置措施。处置完毕、完成培训教育和通过考试后,可以申请信用修复恢复绿码。


通过赋码情况匹配风险预警和差异化监管,桐庐交通及时发现预警并整改隐患206处,充分实现三端主体相互监督、共同进步。


落实三端源头“码上管”机制的同时,桐庐交通以柔性执法代替行政处罚,加强普法宣贯和政策指导,大力推广自助办和异地办,让执法更暖心、治理更高效。


在柔性执法方面,积极开展非现场自助办的宣贯指导,让更多企业愿用、会用,指导帮助企业通过手机端“自助办”办结案件2136起,减免罚款127万元;在指导帮扶工作中,上线教育培训和信用承诺功能,指导帮助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推荐诚信示范企业。


 
主办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标识码: 3300000026 浙ICP备05073415号-1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962号

浙江交通公众号

浙江公路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