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稳扎稳打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没想到这个救援速度这么快,还免费不要钱,很感谢很感谢!”夜幕降临,在杭甬高速公路宁波方向,一辆厢式货车抛锚,货车司机打开“浙路救援”微信小程序一键求助,几分钟后,高速公路救援人员就赶到现场开展救援作业。
高速公路事件高效响应救援,呈现了浙江探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成果。据统计,2025年春运期间,“阳光救援”上线,浙江省共完成高速公路救援4.3万起,救援力量平均10.1分钟到达现场,平均13.5分钟完成现场救援。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相关指示精神,构建“省市县联动、政企社共建”工作体系,稳扎稳打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目前各项工作已全面展开,总体进展顺利,取得阶段性成果。14个示范项目的总体建设方案已全部印发,统一设计接近尾声,预计4月底能全部完成,专项设计审查方面,目前已经完成公路水路首批6个专项设计文件审核工作。
坚持高位推动 统筹推进工作
省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抓好“两手”,一把手和高手。坚持“一把手”高位推动,“高手”深度参与。厅主要领导和分管厅领导专题调度1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分管厅领导携省级专班先后赴宁波等9个地市督导和调研,并先后印发25份工作简报、进展通报、任务提示单,确保各项工作切实落地。
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项目实施主体多、环节多,统筹要求高,省交通运输厅构建“1+4+14”工作体系(1个省级协调机制,综合协调组、业务指导组、公路统筹组、水路统筹组4个工作组,14个专项任务项目组),统筹全省一体化实施。部署开展“十统筹”工作,对设计方案、设备布局、网络规划、硬件规格、接入方式等十方面进行统筹规范,确保项目整体性和统一性。
扎实做好设计,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做深做细设计工作。强化设计审查,明确项目审核流程,通过“多上多下”方案审查,严格质量把关,确保今后实施的项目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
加强协同联动 服务社会出行
创新跨主体联动。AI监测+秒级响应,浙江全力打造高速公路的“三主动+闭环管理”智慧化应急处置方案,实战实效广受好评,基于视频AI分析能力提升,事件检测的平均漏报率小于1%、平均检测时间5秒,在路网事件主动发现基础上,实现与无人机现场喊话、导航软件信息推送、情报板更新、重点营运车辆车载终端语音推送、施救车辆调度等联动创新,大大提升了路网通行效率。
落地跨部门联动。建立省市两级交通公安跨部门跨层级协同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应急车道主动管控”“收费站开关闭”“一路多方协同处置”和“信息统一发布”等工作。2025年春运期间,开展“动态开放硬路肩”“出入口协调控制”“路网级流量调控”验证测试,实现拥堵时长和事故起数双下降。
加强跨区域联动。与江西省签署《关于共同推进G60沪昆高速公路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通道创建的合作协议》,在浙赣省界易拥堵路段,推进渐变式车道通行场景,增设预警施救力量。据统计,春运期间,浙江在沪昆高速公路通道、杭新景高速公路平行路段以及京台高速公路五里到渊底枢纽形成“Z字形”路线,联合江西实施路网级流量调控,分梯次压缩浙赣省界车流,路网宏观调控成效明显,衢州主线封道公里小时同比下降46.83%,入口关闭时长同比下降73.01%,严重拥堵同比下降49.27%,事故减少43.81%。
打造数字底座 赋能行业发展
“解决高速公路多主体运营的问题,实现一体化管理服务,打造高速公路共享数字底座至关重要。”2024年底浙江成立省智慧高速数据运营联合会,构建多主体数据联合运营模式,建立全省统一的智慧高速一体化数据运营平台,推动高速路网数据共享、协同联动及一体化服务。“通过联合会推动,降低企业端各运营主体之间的协作成本,保障公众出行体验一致,实现真正的出行服务‘一张网’。”近期,联合会明确了2025年10项重点工作,成员单位派驻集中办公。
与此同时,凭借数字底座,浙江交通创新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打造数据产品,探索数据市场化商业模式。交通运输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开展省级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领域,5家企业的相关场景获得省协调机制授权运营。电子航道图数据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准,目前可在互联网上正式发布,为船户和企业提供增值化服务。
此外,浙江交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策略,统筹建设一批智能模块,集成一批特色组件和算法模型,加快推进构建“浙江交通新优势”。推动高速拥堵分析场景研究,实时开展高速公路拥堵核验。推进“交通一张图”和“动态视频”的全面融合,促进公路、水路卡口全省联网联控、“指哪看哪”。(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