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安吉:交农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发布日期:2025-04-28  信息来源:旅游导报

一条条公路如同大地的血脉,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蜿蜒伸展。它们不仅承载着车轮的滚动,更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希望。


近年来,安吉县以“农村公路+”为模式,高质量推进“交农”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农村路网效益,物流的高效运转,实现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资源的优化配置,让乡村振兴的气质愈加浓厚。


在交农融合的壮阔图景中,公路建设与物流发展正成为撬动乡村变革的有力支点。曾经闭塞的山村,因一条公路的贯通而焕发生机;曾经滞销的农产品,因物流网络的完善而畅销全国。快递网点遍布乡村角落,让农民享受与市民同等的购物便利。城乡之间的物质交换,因交通物流的改善而愈发活跃。


交农融合重塑着乡村的肌理,也改变着城市的气质。这种融合不是单向的征服,而是双向的滋养。



一片叶子 走出“三条路”


未见茶山,已闻茶香。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溪龙推广种植“白叶一号”,成为安吉白茶商品茶原产地,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安吉白茶产业示范园,全乡茶园面积2.25万亩,白茶产量385吨,年产值达6.3亿元。


采茶季一到,满山的采茶工忙碌地穿梭在茶林之间,茶山下的茶场老板忙着打包,等着快递收取。


“现在路通了,采茶季都会操心运输问题。”瑜韵茶厂的老板王斌峰一边打包一边回忆着过往的辛酸,以前,溪龙乡通往茶山只有一条主路,还是条泥巴路,路窄不说一到下雨天更是雪上加霜,我们要耗费大量的体力和时间,才能将采摘到的茶叶背下山。茶叶最讲究时效性,一天一个价,茶叶从采摘到烘干的存放时间过长,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便会受到影响。所以为了卖出好价钱都得争分夺秒。


王斌峰口中的这条路在2019年迎来了“新生”。安吉交通部门新建起一条凉亭岗至黄杜公路,全长4.73公里双车道,路面宽6米,直接解决了附近近万亩的茶园通行难题。现在开车5分钟,茶叶就能运输到加工厂,不仅如此,物流运输也能直接上门收取了。


“今天早上接的单子,中午快递就来收取了,长三角地区的话,明天早上就能喝上新茶了。”安吉县溪龙乡茶农朱静将包装好的新茶递给上门的快递员。“以前寄快递来回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快递员直接上门收取,再说村里也有物流站点,寄快递也十分方便。物流方便就能让好品质的春茶能第一时间送达客人手上。”朱静开心地向笔者说道。


“现在路通了,收取快递也方便,一脚油门就到茶场了,一到茶季,从早上八点一直要忙到晚上九点甚至凌晨,平均每天装箱2000多件。”当天,安吉顺丰工作人员一边向笔者说着,一边熟练地接过茶农递来的新茶,打包、称重、发送,一辆辆快递车满载着安吉白茶驶向各地。


不仅主路通了,毛细血管也在日渐完善。2020年,安吉县启动农村公路联网工程,将溪龙乡的“细枝末节”加以完善提升,满足茶农的通行运输需求。比如杏红山至青山庙农村公路,全长2.5公里,路基宽7米,解决了沿线几十户田地茶农的茶叶运输问题;比如石家山至杏红山农村公路,茶季车辆运输拥堵问题……


种了茶,收到了茶叶钱。这不够!这么美的茶园茶山,也有价值。


村民靠白茶种植发家致富,作为第一产业,毕竟要“靠天吃饭”,土地资源有限,种植面积饱和后,如何实现茶产业健康发展成了“新课题”。


2019年,溪龙乡联合安吉交通部门打造白茶飘香精品观光带,全力推进茶山与路域景观的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乡域旅游环线道路,建设景观小品节点,让“安吉白茶”元素更加浓墨重彩,让游客来了可玩、可游、可住。


就拿观光带上的万亩茶园休憩平台来说,背靠万亩茶园,景色尤为亮眼,一到节假日,游客络绎不绝。而走进平台之下的新式茶饮空间,喝上一杯本地白茶制作的奶茶,实属惬意。在溪龙乡,如今这个新式茶饮空间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据了解,新式茶饮空间的前身为一处旧储物间,溪龙乡将茶文化和独特的茶园景观相结合,融合了品茶、观景、小型会议等多种需求。新式茶饮空间周末单日营业额达20000元,日客流量达1000人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018年,安吉溪龙乡黄杜村将扶贫茶苗陆续送到了湖南古丈、四川青川、贵州普安、沿河、雷山5个县,帮助偏远区县建立新的产业支柱。


一条由白茶搭起的扶贫新路,在相隔千里的两个城市间横空架起。


此后,安吉县已累计向这三省五县捐赠茶苗2855万株,种植面积达6217亩,成功带动受捐地2064户6661人受益。



在绿水青山间 品一杯山水咖啡


聊起安吉的特色咖啡馆,报福的公路集合咖啡店常常被提及。这家由废弃农房改造而成的咖啡馆,保留了农房原有的结构建筑,但又涂上了亮色系的水泥,墙上还喷上了涂鸦,更重要的是这家咖啡馆处在漫山竹海中,点一杯咖啡,就能听竹风赏山景。


这家咖啡馆的主理人是一对来自上海的小夫妻,叫施侃和颜池良。“我们一走进这里,被深溪坞村天然而淳朴的美所吸引,深处其中觉得自己渐渐舒展开来,现在交通环境也好,来去自由,于是我们有了灵感,打造一家随性却不随意的公路集合咖啡店。”颜池良介绍。


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报福镇深溪村的支持。报福镇深溪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深溪村是黄浦江观光带所在地,是深王公路的重要节点。2022年,深王公路列入“五彩共富路”建设项目,对深王公路综合提升8.235公里,路面从原先的5米扩宽到6米,并对弯道进行截弯取直,对整条道路做了病害处理,全线进行沥青罩面,并增加了两侧绿化节点及附属标志、标线,极大改善了原先路面颠簸、环境不雅的局面。


一经开业,咖啡馆就迎来了大批旅客的拍照打卡。深王公路还串联起龙王山、大石浪景区、深溪峡谷等多个自然景区,这无疑为咖啡馆的发展增添了更多吸引力。


近年来,安吉县启动五彩共富路建设和西南511工程,改善提升农村路1315公里(五彩共富路1215公里,511工程100公里),不仅让安吉公路的毛细血管更加丰满充盈,也让更多迤逦的山水跃然眼前。


被称为安吉“小冰岛”的梅溪镇红庙村的矿坑,曾经一度在网上爆红。如何转化现有的山水资源,于是,便有了“深蓝计划”。公路也成了第一要义。


2022年4月份,在梅溪镇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红庙村联合10余名大学生创业团队共同成立了“安吉深蓝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开启了打造网红打卡目的地的“深蓝计划”。仅仅花了18天时间,公司就在“小冰岛”边建起了1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并改造了原矿场的废旧用房开了“深蓝一号咖啡馆”。与此同时,通往“深蓝计划”的道路——晓南线也因此迎来了“新生”。交通部门联合梅溪镇对晓南线进行整治提升,路域沿用“深蓝计划”整体风格,通过铺设沥青路面、提升道路景观、完善标识标线、两边绿化采用铺设矿石、安装路灯等行动,极大改善了路域环境。


为了方便许多外来坐着高铁前来的游客,2023年8月安吉交通部门还开通梅溪至高铁站的343路公交线,并在沿途设立深蓝计划站公交站点。“这线路就像一条‘红线’,串起了游客和这里的亲密度。使得高铁站与深蓝计划咖啡馆实现了无缝衔接,实现坐着高铁就能来看美景喝‘村咖’。”“深蓝一号咖啡馆”主理人程烁钦说,开业2年多,“深蓝计划”工作日的客流量保持在近800人次,节假日可达2000人次以上,这家咖啡馆更是创造了单日单店咖啡出杯量8818杯的纪录。


在公路+公交的加持下,整个安吉共有300多家咖啡馆,而不少咖啡馆开设在了绿水青山间,一杯杯山水咖啡的浓郁香味正不断向外弥漫……



8公里 盘活一个村


安吉鲁家村内,“呜呜呜”——伴着清脆的汽笛声,“阿鲁阿家”号观光小火车满载着一波又一波游客缓缓开动。窄窄的铁轨伸向远方,深深浅浅的绿,在阳光下更加诗意和耀眼。小火车从中穿行而过,串起了绿意浓浓的灵芝农场、竹园农场、桃花农场、蔬菜农场、石斛农场……村里欢声笑语,日子红红火火。


可是曾经的鲁家村是一个默默无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更是个没有名人故居、没有古村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主要产业得“四无”村。


如何扭转局面?村党委书记朱仁斌看中了发展家庭农场的优势。2014年初,鲁家村发展规划出炉,全新的蓝图中,6个核心农场位于中心村,其余12个农场分布四周,分别以蔬菜、果园、药材、茶叶等产业为主,一列乡村小火车串联起村居和农场,布局错落,规划合理。


虽然规划已有,但是又如何引流?规划里,要新建长思岭至梓坊公路、鲁家村至南北庄村农村公路,两条公路建设成了破题的关键。


“规划中,我们计划申报新建一条长思岭至梓坊公路,这条公路对鲁家村来说至关重要,它是通往县城的主要通道。”朱仁斌坦言,当时提交时,内心十分忐忑,但是意外的是,交通部门不仅同意建设一条新路,更是提升了这条路的规模,升级成了规划中的303省道。


2018年,这条全长6公里的规划中303省道正式通车,让鲁家村到城中心从原来的至少半个小时缩短至10分钟。


同时期,鲁家村发展规划中的鲁家村至南北庄村农村公路也同步启动建设,这条2公里的农村公路拓宽至6米,打通了通往镇中心的最快通道。


南北向303省道、东西向的鲁家村至南北庄村农村公路,这两条公路构成的8公里的“十”字型路网让鲁家村的对外通道全然打开,让鲁家村的发展豁然开朗。


如今,鲁家村每年能接待游客20万人次,人均收入5万多。


 
主办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标识码: 3300000026 浙ICP备05073415号-1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962号

浙江交通公众号

浙江公路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