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转化为工程品质的“最大增量”
发布日期:2025-03-24 信息来源:旅游导报
连日来,在申苏浙皖改扩建工程建设工地上,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大型塔吊挥舞着巨臂,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
申苏浙皖改扩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申苏浙皖改扩建工程地处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在软土地基上筑路,犹如在嫩豆腐上放重物,要使用水泥搅拌桩对软基地块进行加固,随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路基路面施工。
为提升搅拌桩的成桩质量,申苏浙皖改扩建指挥部集思广益,聚焦传统水泥搅拌桩机成桩困难、桩身完整性差、取芯困难等问题,采用双层互剪新型施工工艺,自主研发新型双向搅拌钻机,利用相对旋转的搅拌翼,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对原位土体的多层次、相对剪切搅拌,使固化材料和地基土体均匀混合,形成质量可控可靠的复合地基。
“以前是单向搅拌,现在是双向搅拌,而且搅拌功率为传统设备的2倍以上,搅拌更加均匀的同时,可大幅提高工效、节约工期、降低材料成本,大大改善施工质量,避免改扩建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风险。”浙江交通集团申苏浙皖改扩建指挥部工程处处长助理夏志锋介绍道,据测算,在同等条件下,采用两搅一喷工艺,工期可缩短30%,桩身取芯完整性合格率提升15%以上,同时降低工程造价。
指挥部还充分利用物联网管控的优势,对水泥搅拌桩机、预应力管桩机安装终端监测仪器,通过监测和追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实现了每根搅拌桩、管桩施工全过程的跟踪、施工数据的可反馈、可追溯,同时结合水泥搅拌桩段灰量、每点搅拌次数、最大钻进深度等参数,通过系统内置评价算法对水泥搅拌桩进行自动评价分级。
夏志锋介绍,对于项目来说,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的过程中,聚焦的不仅是“酷炫”的工艺创新,还有实用好用的新材料应用。本着延长道路标线的使用寿命,减少后期养护投入的整体思路,申苏浙皖改扩建指挥部创新引入新型公路聚氨酯标线产品,应用在双向主线靠近中分带的两条车道边缘线(实线)以及6条车道分界线(虚线),不涉及匝道、联络线等,合计26446平方米。
“相较于传统双组分标线,采用聚氨酯树脂作为胶黏材料形成的聚氨酯双组分标线,有长寿耐磨、高亮耐污、抗滑排水、环保低碳、高效安全、可定制六大优势,在延长高速公路交安标线寿命和提高逆反射系数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夏志锋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传统手推车施划仅有每天800平方米。而在新型公路聚氨酯交安标线的应用中,施划人员仅需驾驶配套的施划设备,一天划线量就能达到2000平方米,对改扩建工程来说,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安全风险。
申苏浙皖改扩建项目是G50沪渝高速的重要路段,是长三角地区重要交通动脉。该项目起于G50沪渝高速公路长兴西互通,终于G50沪渝高速浙皖两省交界,路线全长28.87公里,按双向八车道扩建,设计时速120公里,概算43.94亿元,工期36个月。项目建成通车后,将通畅沪、苏、浙、皖运输大通道。截至目前,项目本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3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0.77亿元,占批复概算43.94亿元的70.0%;累计完成总体形象进度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