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在建高速公路最长隧道群如何“增智”?
发布日期:2024-08-12 信息来源:旅游导报
义龙庆丽水段项目起于金华与丽水两市交界处的牛头山隧道,终于G25长深高速(丽龙庆高速)上淤枢纽,全线设置隧道52822米/14.5座,桥隧比74.2%,其中,自老鹰尖隧道进口至大丘田隧道出口约50千米路段分布有9座隧道,隧道长度达41.45千米,占比达83%,是全国特长公路隧道群占比最高、超长连续隧道群最长的在建高速公路。
近期,笔者乘车越过山峦,来到义龙庆丽水段项目施工现场。这条高速的建设进展如何?项目部为了进洞施工创新了哪些值得期待的特色亮点做法?这就带您一探究竟!
围岩智能判别为隧道装上“火眼金睛”
围岩,即岩石地下工程中,由于受开挖影响而发生应力状态改变的周围岩体。对隧道施工而言,最重要的无疑是地层被挖成隧道后的稳定性。因此,准确有效地识别不良地质,对隧道安全高效的施工至关重要。
为此,义龙庆丽水段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义龙庆丽水段指挥部)积极与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开展合作,旨在通过实施围岩参数智能推算与动态分级,建立隧道围岩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成套技术。
“借此经验,围岩能实现精准评价、快速分级,好比装上一双‘火眼金睛’,更为准确对前方断层、含水构造等不良地质体进行预报。”义龙庆丽水段指挥部副指挥黄国洪介绍。
全过程机械化建造“大家伙们”上岗待命
通过打造多元需求与多层次机械化目标下的配套方案与施工工法体系,该项目全力推动隧道机械化施工安全质量全过程数字化管控,系统性解决隧道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当被问及机械化施工方式有哪些优势,黄国洪解释道:“山岭隧道钻爆法本身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性——隧道内施工空间狭小、环境恶劣。安全是第一要务,机械化施工可通过改善施工环境
质量确保安全性,施工效率也将大幅提升!”
例如,项目将大规模使用全电脑三臂凿岩台车,其机械臂可取代台架进行开挖作业,大大提升安全性。同时,配备大功率液压凿岩机,钻孔效率提高8-10倍,切实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下一步,在我们项目隧道施工上,数字锚杆台车、智能拱架台车、智能数字化浇筑衬砌台车、二衬数控养护台车等400余台智能化机械装备即将到位,以备后续进洞施工需求。”目前,各参建单位已进场管理人员324名,大型机械设备37台,牛头山隧道、留明尖隧道、白鹤山隧道、道太隧道、坪丰隧道等5km以上的特长隧道均已开始洞口工程施工,全线形成了齐心协力、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全过程数字管控“云上监工”未来可期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名单,浙江义龙庆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建造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耀目上榜,成为全省唯一智能建造方向试点项目,也是华东地区山岭隧道智能建造方向唯一试点项目。
据悉,项目还在持续开发公路隧道智能建造管控平台,将智能围岩、动态爆破设计、动态支护设计、智能锚固施工、智能监测、装备智能管控系统多个环节一体融合,借由信息管控平台和手机App即可展示,以确保三方共赢——设备层智能装备实现远程控制、施工层实现信息化动态施工、管理层实现全工序多目标管控,“云上监工”助力项目施工阳光、透明、全过程可溯源。
自今年开工以来,该项目已多措并举解决征地拆迁、红线用地等难点问题,并完成开工累计投资31.74亿元,占批复概算216.41亿元的14.67%。后续,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高速公路隧道实现全工序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工业化探索更多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提供崭新样本,有力推动公路隧道建设由传统施工迈向工业化智能建造的变革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