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交通工作现场会在杭州召开
11月14日,交通运输部在杭州组织召开全国城市交通工作现场会。会议围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交通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系统总结近年来城市交通工作成效,研究部署重点工作,贯彻落实《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加快推进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
会上,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讲话,浙江省副省长柯吉欣致辞,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介绍杭州城市交通发展情况。司法部解读《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杭州市、深圳市、南昌市、泸州市及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作经验交流。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赴杭州地铁实训基地、杭州火车西站、杭州出租车服务大楼等地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地铁实训、杭州交通治理在线平台、交通枢纽综合运输衔接和管理服务保障及出租汽车新老业态协同发展等相关情况。
系统构建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体系
打造人民满意交通杭州范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杭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事业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和交通强国总体战略部署,借力G20杭州峰会和杭州亚运会东风,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人民满意交通杭州范例”为目标,坚持把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作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根本之策。系统构建了“一个规划引领,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公交优先三驾马车协同推进,数智治理、文明出行两翼赋能,持续深化城市交通治理攻坚行动”的“1321”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了城市交通运行效能和品质双提升。
近五年,交通领域累计建设投资超5000亿元,总里程516公里的城市轨道骨干网络,全面触达十城区;总里程512公里的快速路网以“四纵五横”之姿,不断向外绵延……地铁网和快速路网在规模和能力上迅速跃居全国前列,“轨道上的杭州”跃然而起。萧山机场三期一阶段工程全面投运,国际航班设计容量跃升3倍,国际货邮保障能力提升近5倍,年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10、货物吞吐量居全国第5,萧山机场成功晋升为华东地区第二大航空枢纽,杭州城市联通水平和辐射能级大幅提升。
在核心城区,机动化出行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0%,公共交通群众满意度达94%。累计建成主城区公共停车场库374个,公共停车泊位数8万个,城市绿道4400多公里……众多交通基础设施,承载着群众日常出行中畅达可及的“幸福感”。
规划先行,深化“交通引领”的城市发展方式。杭州山水相依,“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自然格局,使得城市空间相对集聚、路网格局受江湖阻隔,杭州以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大力推动城市交通发展与国土空间格局相适应,逐步形成以交通为引领的城市发展方式。编制出台综合交通专项规划、轨道交通TOD专项规划、停车设施专项规划、拥堵治理五年规划等各类交通规划,致力于将交通蓝图有机融入城市实景。
眼下,城市骨架正因交通快速拓展,激活了城市发展新动能。杭州以高铁枢纽、地铁四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契机,围绕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良渚文化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4条廊道,正在加力建设新一轮7个城市重点发展区块,计划总投资近3000亿元,全力打造城市、产业、创新、文化4类新地标,触发城市空间格局“蝶变”。除了空间格局,以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为新质生产力代表的交通产业,也在杭州落地生根、加快发展。力争到2026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企业突破4000家、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到2027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
改革转型,打造“人民满意”公共交通体系。秉承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理念,杭州先后出台三轮“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实施意见,写好轨道融合发展、地面公交转型发展、城市客运创新发展的三篇改革文章。“杭州公共交通”App的推出就是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涵盖地铁、公交、水上巴士的公共交通“一码通”,推出了目前国内最大力度、基于公共交通“一码通”的新一轮票价优惠政策,鼓励市民群众绿色出行,目前累计优惠金额已超7亿元,真正让改革成果惠及民生。
西湖景区作为杭州的金名片,每逢节假日都是人山人海。如何保障游客顺畅出行?杭州通过设置景区公交专用道、优化公交线网、增设公交场站、加开节假日景区专线、采用车辆预约进出制度、建设景区中运量公交等措施。构建形成“地铁+公交”“旅游大巴+公交”“出租汽车+公交”“小客车+公交”多元换乘体系。据统计,西湖景区双休日均客流量达37.25万人次,超七成游客选择“地铁+公交”出行,西溪路、里太祖湾两处换乘点日均客流量达2.67万人次,相当于为西湖景区减少了近1万辆车。从交通量、延误指数、道路均速等指标看,旅游旺季实现了“人行车畅”。
瞄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杭州善用“小切口”撬动“大改革”,从开通公交线路伊始,就注重“倾听民意”“贴合需求”。全国首创公交“六进”服务(公交进园区、进学校、进医院、进中心、进小区、进企业),开设“心动巴士”、“求知专线”等定制公交线路1324条,日均客流超11万人次,成为许多市民通勤、上学、就医的“直通车”。
城市客运是个传统行业,但杭州的改革同样“走心”。聚焦行业难点痛点开展改革攻坚,持续探索巡游出租车、网约车新老业态协同发展,“杭州新出租”巡网融合平台上线半年来,累计完成订单88.8万单,总营收2390万元。
数智赋能,开辟城市交通治理新路径。杭州依托“数字经济之城”的先发优势,深挖交通数据潜能,率先通过城市大脑在交通领域实现治理突破,形成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日均数据达8000万条以上。目前,已在此基础上,“杭州交通治理在线平台”于去年启动建设,对城市大脑交通板块实施迭代升级,构建城市交通综合评价体系,目前已集成公交、交管、停车等14个应用场景,有效支撑精准治理。
依托大数据平台,杭州交通的智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建成全国最大的“数智绿波”网,总长度超400公里;建成全国首个城市级城市大脑停车系统,实现了“全市停车一张图”和“先离场后付费”。原本需要40秒的离场过程缩短至10秒,通行效率和泊位周转率大幅提高。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已对外开放停车场(点)4300余处,开通“先离场后付费”泊位约100万个,注册用户450万人,累计提供服务3.2亿次。
系统融通,探索形成超大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模式。超大城市交通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对1300万量级人口和470万量级机动车保有量,杭州构建了省级部门(省治堵办、省公安厅)全方位指导、市级主要领导全力推动、属地区县(市)全面覆盖的“三级联动”治理体制,在资金、审批、考核等治理要素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市级层面,更是专门推动“公交都市办”与“市治堵办”机构融合、职能整合,充分调动属地资源,为公共交通融合、转型、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有了治理机制的支撑,杭州紧盯堵点,形成重大堵点综合治、常发堵点滚动治、施工堵点动态治、景区堵点专项治、预判堵点提前治“五治方针”,每年开展不少于50个堵点治理,有效破解了堵点乱点治理难题。
2023年,在机动车保有量增加27.8万辆、工作日地面道路限行措施暂停实施的情况下,杭州交通拥堵指数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的排名下降至44位,相比2022年下降11位;杭州城区高峰时段路网延时指数均值为1.57,较2014年(2.11)降低了26%。
未来,杭州将进一步深化落实交通强国战略部署,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和新一轮《杭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交通中国现代化开路先锋的引领作用,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贡献杭州力量。(杭州交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