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发布
近日,《舟山市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正式“出炉”,为全省首个地市级航运服务业发展规划,规划期限为2024—2027年,展望至2030年,致力于全面提升舟山市港航物流和海事服务产业链能级水平,打造国际特色航运服务枢纽。
发展目标
迭代升级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做大做强国际海事服务基地、深化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特色发展小干金融商贸海事服务功能岛,拓展全域服务,进一步明晰全市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建强航运服务产业平台,加快形成企业集聚、功能俱全、特色鲜明、环境最优、数字引领的现代航运服务发展格局,逐步打造成为国际特色航运服务枢纽。 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际海事综合服务高地,舟山航运服务产业确立国际竞争力。以新城为核心,南北联动的综合海事服务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市场主体更加集聚,船舶供应、船舶维修、船舶交易、船员服务等四大海事服务板块基本确立国际竞争力,有力助推浙江省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到2030年,建成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的国际特色航运服务枢纽,海事服务绿色化、国际化、数字化加快推进,金融保险、海事法务和信息咨询等三大高端航运服务业加快培育,成为浙江省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重要内核。 主要举措 一、构建“141X”航运服务产业体系。第一个“1”即航运主业,“4”即海事服务业船供、船修、船交和船员四大板块,第二个“1”指高端航运服务业,“X”指产业生态。 做强航运主业,持续做大油化特色船队,纵深拓展江海联运服务,培育壮大航运龙头企业。做特四大海事服务,持续做强船舶供应服务,做大做优国际船舶维修服务,突破发展国际船舶交易服务,全面升级发展国际船员服务。做专高端航运服务,创新银行航运信贷模式,深化发展船舶融资租赁,提升航运保险保障能力,建设国际海事纠纷处理优选地,谋划发展大宗商品交易。做优产业生态,集聚检验检测专业服务,培育航运数字科技服务,强化航运会展文化服务。 二、 建设五大航运服务产业平台。聚焦“141X”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船舶供应中心、船舶维修基地、船舶交易市场、船员服务基地等五大国际化产业平台,引领舟山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做强做优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全面开拓江海联运货源,梯次发展江海联运船队,增强“运力池”物流组织能力,谋划发展新型多式联运模式,研究拓展江海联运国际运输。迭代升级国际船舶供应中心,提升保税船燃加注能级,全面拓展船舶供应服务。打造国际船舶绿色维修基地,支持船企做大做强,提升绿色修船水平。 建设全球知名船舶交易市场,持续提升船舶交易市场船舶处置能力,完善和延伸交易服务功能。打造国际船员全链服务基地,强化船员教育培训质量和特色,开拓船员换班到港综合服务,构建船员外派服务产业链。 三、打造“1+2+X”航运服务集聚空间。兼顾集聚发展和全域服务,舟山航运服务业空间布局为“1+2+X”。“1”即新城航运服务综合集聚区(“一体”),“2”即普陀、衢山南北“两翼”,“X”指嵊泗、定海等若干航运服务集聚点。 打造新城航运服务综合集聚区。到2027年,集聚区营收规模达到300亿元,小干岛国际会展中心、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运行,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具备一流水平“一站式”服务功能,基本形成要素集聚、功能齐全、业态完整、高效便捷、绿色智慧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集群。打造普陀航运服务特色集聚区。到2027年,集聚区营收规模突破500亿元,基本建成以保税燃料加注、船舶维修、水上运输为主导,以航运金融、船舶供应、船员服务为特色的产业发展矩阵,打响“舟山船修”等一批国际海事专业服务品牌。打造衢山国际海事服务园区。到2027年,园区形成油气储运能力500万吨以上,营收规模达到20亿元,集聚各类海事服务企业50家以上,舟山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北中心地位基本确立。打造多个特色航运服务点。支持全市其他相关产业集聚区块打造特色航运服务点,作为舟山市航运服务业重要补充。其中,定海国家远洋渔业基地重点围绕远洋渔船、运输船综合服务需求,打造远洋海事服务基地;嵊泗洋山依托洋山港积极发展综合海事服务产业链;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充分利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政策,升级优化保税船用燃料调度服务功能,衍生发展保税船用配件、船用润滑油等船供配套业务。 四、实施航运服务营商环境优化举措。 探索新一轮全领域改革,深化船舶燃料加注领域改革,加快综合海事服务领域改革,持续开展监管模式创新,开展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 优化全面发展支持政策,实施全面引导鼓励政策,争取口岸开放政策,争取江海直达运输政策突破。 推动全产业链数智建设,迭代升级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监管服务平台,加快上线“国际海事服务在线”,升级建设“江海联运在线”。 五、强化航运服务提质发展保障。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要素集成保障、强化产业监测分析,不断梳理形成项目招商空间、招商地图,深化产业链招商;努力形成全市“一盘棋”,围绕航运服务产业体系、产业平台和集聚空间建设所涉及的用地、用海、人才、资本、技术等资源要素,市县两级予以统筹保障,协同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投产达效;研究开发船修、船交和船供油贸等系列指数,清晰客观展现航运服务产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