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高速一期智慧施工品质工程现场会顺利召开
9月12日一早,苏台高速公路南浔至桐乡段及桐乡至德清联络线(一期)(下称苏台高速公路(一期))重点控制性工程京杭运河斜拉桥北岸,迎来数辆大巴车,来自湖州全市交通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建设同行们齐聚一堂,探讨如何用数字化改革驱动工程质量提升,高质量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当天,智慧施工品质工程现场会顺利召开。
“请各位把目光从工程实体投向大屏幕,斜拉桥索塔,塔内爬梯、斜拉索、钢主梁等5-6种构件,我们把它们1:1映射到虚拟系统中,在完整的空间结构位置中提前预判各构件是否存在施工冲突。85米高的H型索塔,施工过程中自动爬模系统代替人工抬升,保证了整体的协调性,避免了安全问题,模板抬升从半天加快到两小时。”苏台高速公路(一期)TJ01标工程科科长吴广定介绍道,这只是项目智慧信息化管理平台组成的一部分,结合物联网、传感器、AI、大数据分析等技术,项目部针对施工管理和预制梁生产进行了实时数据采集、动态监测和智能分析,实现作业的互联协同、辅助决策、智能生产和科学监管。
在另一处观摩现场,路基施工现场随着压路机反复碾压,系统中逐渐显现出代表相应碾压遍数的颜色和施工范围,施工盲区查漏补缺变得直观而简单。“创新给压路机加装物联网和GPS,碾压速度、遍数、振动频率、层厚实现实时监管预警,即时纠偏,路基压实质量大幅提升,目前路基施工检测合格率100%。”现场负责人王海良说。
除此之外,苏台高速公路(一期)地处杭嘉湖平原,软土路基分部广泛。“在这种地面上修路犹如在嫩豆腐上放重物。”现场负责人陈志慰形容道。为了给软基“强筋健骨”,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首次将PHC800管桩用于桥梁桩基,并采用静压施工方式。预制化、装配式的管桩经过设备静压插入土中,实现施工现场无噪音和泥浆零排放。“利用静压管桩系统,我们可以实时监测桩基贯入垂直度,对桩基全生命周期进行监控和科学管理,成桩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陈志慰说。该工艺的成功应用,不仅提升质量水平,缩短工期,实现管桩工厂化生产、装配式安装、智慧化管控,还践行了“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公路施工理念。
以小切口撬动数字赋能大变革,苏台高速公路(一期)从项目筹备之初,便在全咨指挥部的带领下倾力探索具有苏台高速特色的“全咨云”项目管理平台,用数智压实全过程品质建设监管责任,用智慧赋能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大提升。
接下来,全咨指挥部将继续按照“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全过程咨询服务的优势,推动全体参建单位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以创建“品质苏台、平安苏台、绿色苏台、人本苏台、智慧苏台”为总体建设目标,本着“抓基础、抓示范、抓关键”的原则,进一步扎实推进现场各项工作,实现2024年底建成通车目标。
据了解,苏台高速公路(一期)北起湖州南浔区南浔镇,顺接江苏省苏台高速公路七都至桃源段,南连申嘉湖高速及练杭高速交叉口,同步建设桃源、南浔东两条互通连接线。项目建成后,苏台高速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由浙江通往江苏的六条大通道之一,对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改善区域交通出行条件,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活动由湖州市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服务中心主办,湖州市南浔区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苏台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指挥部承办,浙江交通集团下属浙江交工苏台高速公路(一期)TJ01标项目经理部协办。(交通旅游导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