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区已打造51条“绿波带”
发布日期:2023-08-07 信息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温州交通治堵“神器”——“绿波带”已在温州大道开通使用数月,如今驾车行驶该路段究竟有多快?近日,笔者与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工作人员一起在早晚高峰时段进行了实测,结果令人惊讶。
当天,测试组成员兵分两路,在晚高峰时段17时30分时段分别在温州大道茅永路口和瓯海大道茅永路口同时驾车出发。17时41分,行驶在温州大道的测试组到达温州大道汤家桥路口,用时仅10分40秒。
行驶途中,除了经过一条人行道(无交通信号灯)时停车礼让行人外,几乎一路绿灯通行,非常顺畅。
另一组测试人员在瓯海大道进行测试,车辆抵达瓯海大道汤家桥路口时,用时15分41秒。沿途有16处信号灯的温州大道“潮汐绿波”(“绿波带”的一种,即根据早晚高峰车流方向设定绿波方向)路段,相比瓯海大道高架,竟快了5分钟。
据交警部门介绍,温州大道(汤家桥路至富强路)段实施“绿波”前后的速度提升显著。早高峰西往东方向通行时长从15分56秒有效缩短至10分29秒,平均车速从21km/h提升至42.6km/h。晚高峰东往西方向通行时长从17分42秒缩短至8分11秒,平均车速从21km/h提升至45.4km/h。
温州大道“提速”,谁会受益?当然是车流量早已处在过饱和状态的瓯海大道。温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瓯海大道是温州市区东西走向的唯一高架快速路,是连接温州龙湾国际机场和动车南站的重要通道。目前,高架日流量平均达到13.05万辆,处于过饱和状态。特别是瓯海大道高架交通流呈现明显的潮汐现象,即早高峰(7时30分-8时30分)在西往东方向瓯海大道高架上京隧道形成瓶颈;晚高峰(17时00分-18时00分)在东往西方向浃底隧道形成瓶颈。
温州大道作为瓯海大道交通流量分流替代道路,地理条件最为优越。温州大道(汤家桥路至富强路)段“潮汐绿波”方案由此诞生。今年3月,温州大道“潮汐绿波”正式运行。
让绿波路段成为“快速路”,目前,温州交警已在市区开通绿波路51段,总计126.55公里,涉及路口数377个。其中较长的路段有锦绣路、温州大道、瓯海大道、瓯江路、机场大道、104国道等,这些绿波路段分单向绿波、双向绿波和潮汐绿波三种类型,覆盖时段分别从高峰、平峰延伸至夜间低峰时段。51段绿波总停车次数从优化前的235次下降至74次,总停车次数减少了161次,下降率为68.51%。
■延伸阅读:
什么是“绿波带”?
“绿波带”是一种信号灯多点控制技术,依托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交通信号的远程控制和多时段自动调节。也就是运用信号机协调联动控制和互联网技术,把一个个独立的路口串起来,通过设定路口之间红绿灯启动时间差,实现多辆车“集装箱式”连续通过多个路口,达到“一路绿灯”的效果,提高通行效率。从司机的视觉看,绿灯就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行,所以被形象地称为“绿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