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一根竹子走出一条新路子
发布日期:2023-06-12 信息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师傅,这一车装满了,可以发车啦,到了目的地电话联系哈……”6月7日一大早,衢州市常山县何家乡江源村里热闹非凡,装满鲜货的车子一辆接着一辆顺着沿江公路进进出出。而这样热闹的画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从常山县城出发,经320国道拐进何家乡江源村,沿着曲折的村道向前,不时会遇到挂着外地牌照的冷藏车。旁边的院落里,村民们忙着将收来的鲜笋按品质分类、装袋,再搬上车。
何家乡地处钱塘江源头,境内水系发达,常山江在此成“Z”型水域走廊,何家段沿江公路全长5公里,这“Z”型的江水是最美的线,四道江堰如四颗明珠,串起千亩竹海公园、长风大坝、渔家乐一条街及月亮湾景区、黄冈山景区及4个3A级景区村,并与205国道相接相通,实现路网干支相连。
“我们村位于何家乡东北部,常山港南岸,距离县城7.5公里,与樊家、何家等村接壤。全村现有751户、2032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山林面积6700余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村和樊家村、何家村种的竹子已经连成了一片。”江源村党支部副书记洪军跟记者说道。
据了解,江源村两侧路面本是滩涂,地势较低,每到雨季,洪水倒灌淹没农田,村民深受其害。上世纪90年代,江源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组队外出考察,希望通过引种食用竹,解决滩涂抛荒和水患问题。之后,村里先后引进临安竹、雷竹、白哺鸡竹等品种的优质食用竹。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江舍顺富带头试种,随后村两委干部带着党员种、党员动员农户种,并陆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如今,江源村食用竹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平均每亩为村民增收8000多元。
效益带来动力,江源村食用竹种植规模日益扩大,但销售问题也紧随而来,村民不断寻求出路。2007年开始,村民何建兵开始以市场价统一收购竹笋并销往江苏市场,村民们通过直播、委托外地亲友代售等方式,将竹笋销往江西、福建以及北京等地。此外,村里几个大户还与衢州农商城、衢州金佰汇超市等大型商超达成了销售合作,江源竹笋逐渐走向全国各地。
如今,为使这条最美公路好景长在,常山交通部门依托沿线良好的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以“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人”为目标,通过“新理念”“新设计”“新机制”,把这条美丽沿江公路打造成最优质的生态景区、人人向往的康寿福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沿江经济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