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杨金龙: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大国工匠”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青年教师杨金龙结合自己职业院校教师的经历,围绕加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培育更多“大国工匠”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高技能人才的优秀代表,杨金龙持续关注我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特别是各行各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培育状况,去年以来,他联系政府部门、走进院校和企业开展系统性走访调研,发现技能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约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找不到好的高技能人才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今年全国两会,杨金龙结合各地技能人才和技工教育发展情况提出了他的建议:
建议各级党委和政府持续加大对技能人才培养激励力度。建议从国有企业做起,对通过相应技能等级认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薪资待遇,在内部晋升当中给予技师、高级工毕业生享受本科、大专生同等待遇,真正提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待遇、发展环境和社会地位,进一步落实高级工、技师层次毕业生在学历上等同于大专、本科,并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央和国有企业等招聘中同等对待,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同时,也希望加快形成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的思路,建立职工“工作一生、培训一生、记录一生”的终身职业培训机制,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
建议加大对技工院校特别是技师学院办学支持力度。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道路上,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据统计,全国有技工院校2492所,在校生426.7万人,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0余万人次,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技工院校已经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优势,在中国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国家能够持续加大对技工院校的发展支持,加强规划引导,推动形成技师学院、高级技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有序衔接、布局合理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合理优化普职比例,巩固扩大招生规模,落实技工院校招生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在办学经费投入、人员编制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政策。
建议统筹各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专业发展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各地产业链更加紧密对接。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只有与产业对接、与企业呼应才能有生命力,以杭州为例,作为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做强数字经济的同时,杭州已形成文化、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五大都市支柱产业,致力于更高水平建构现代产业体系与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杭州技师学院一直致力于紧贴地方产业、服务企业人才需求,从过去以交通类专业为主,不断拓展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例如对接杭州富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开设芯片测试工程师专业,对接海康威视开设数字安防技术专业,对接吉利动力电池项目开设动力电池专业,对接杭州磁性材料产业开设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专业等。近年来,技师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企业欢迎、学生满意,已经达到了“优企、优岗、优薪、优发展”的四优就业目标。(杭州交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