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一路先行 共学新语”获奖文章⑦|始终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绍兴农村公路20年“蝶变”成功后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3-12-04  信息来源:绍兴市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 何飞英

始终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绍兴农村公路20年“蝶变”成功后的思考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随之,“乡村康庄工程”在绍兴乡村大地全面启动。新时代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20年来,绍兴市坚决贯彻“千万工程”战略决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乡村康庄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在绍兴农村大地上持续建设高潮。

      回望20年,从“乡村康庄工程”到“四好农村路”建设,我们真切感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的实践伟力,真切体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农村公路发展上获得的巨大成功。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绍兴农村公路成功实现全方位、系统性、深层次的精彩蝶变。农村公路的“蝶变”,带动了一个个乡村的精彩“蝶变”,让农村有了更美好的未来;农村公路的“蝶变”,带动了一户户村民生活的精彩“蝶变”,让农村老百姓有了更美好的生活。

      我们深深感到,“千万工程”战略决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已经指引绍兴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取得了精彩喜人的成绩。我们更加发自内心地认同“千万工程”、拥护“千万工程”、践行“千万工程”,“千万工程”战略决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农村公路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必将持续指引绍兴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2.0版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农村公路高质量塑美新篇章。

本文通过梳理总结绍兴农村公路20年“蝶变”成功历程中取得的成就和成果,分析成就和成果取得的原因,对“蝶变”成功后如何进一步推进新时代绍兴农村公路高质量建设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一、“蝶变”前后的农村公路样貌概述


“蝶变”又叫“蜕变”,是指像毛毛虫等昆虫在茧中变态发育后形成美丽的蝴蝶的过程,用“蝶变”一词描述绍兴农村公路20年变化的过程,是形象和贴切的。

     (一)2003年农村公路旧貌

2003年的乡村公路,用农村百姓的话来说就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与村之间,大多数是石子路,连像样的路都没有……老百姓大量的农作物因交通不便无法出山出村,山上的优质旅游资源也未有开发,农村百姓的人均收入都很低。那时,“要想富,先修路”成为了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百姓的第一行动指南。


    (二)2023年农村公路新颜

2023年的农村公路,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出门水泥路,抬脚上了车”,一条条蜿蜒纵横的农村公路,接山川、连农田、串村连景,全然托举起农村百姓的幸福生活。绍兴的农村公路,真正实现了从“交通路”到“小康路”的大嬗变。公路修到了农村百姓的家门口,造福了农民百姓,造就了美丽乡村,筑牢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底盘”。 



越城区,以路兴产、以路兴村,一条条旅游环线、资源环线、产业环线纵横在广袤乡野,犹如疏通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串联起农村公路沿线区块的发展金线。沿着路前行,青山绿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让一个个偏僻山村焕颜重生,逆袭为“网红旅游村”。

柯桥区,以平王线为样板,通过全方位打造,沿线5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都超过200万元。平王线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为全省唯一独立获奖公路。柯桥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值跃居浙江全省各县(市、区)第一,成为全省“农村居民收入第一区”。

上虞区,全域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形成“大循环+小循环”多层次畅达,串联全区疗休养基地111家、景区村192个、家庭农场920家,全面激活农村公路沿线山地的杨梅、樱桃、葡萄等水果基地近20万亩,支撑起“仙果”特色产业在家门口的蓬勃发展,让区域内4875户14233人口直接受益。

     诸暨市,一条条“西施之眼”、“西施之泪”、“西施之裳”、“西施之恋”主题美丽农村交通走廊,有机串联起全域的美好风光,盘活了乡村文旅资源,畅通了助农增收新通道,路与景相生、路与产相融,构成一幅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诸暨市获评交通运输部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新昌县,“八山半水分半田”,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使新昌县率先实现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全覆盖,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收寄快递的城市生活景象。蜿蜒直上的农村公路与特色村居相映成趣,精心打造出西部丹霞风情线、南部天姥古驿线、东部生态康养线等三大环线,已让12个落后村变富裕村、5个富裕村成示范村。新昌县获评2020年度全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四星级样板县。

嵊州市,以路强农、以路促旅、以路兴商,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不仅掀开了嵊州市“好山好水好人家”的神秘面纱,让人们在路上拥揽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的同时也推动了人流、物流的聚集融通,让深山里百姓茶叶、香榧等农特产品“直达”城里人的餐桌,成功激活山区的“造血功能”和共富能力,擦亮了“一路嵊风”的富民底色。“一路嵊风”农村物流品牌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三批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

      二、“蝶变”成功的原因分析

回望20年,绍兴农村公路“蝶变”的成功,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千万工程”战略决策和“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的思想引领,正是这“红色引擎”指引着绍兴农村公路发展事业持续在全省领跑。

    (一)习近平总书记“千万工程”战略决策思想是指引

20年来的发展中,绍兴农村公路“蝶变”之路的开启,源于习近平总书记“千万工程”战略决策思想的指引。2003年6月,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亲自决策部署下,“千万工程”在浙江全面启动,同期规模浩大的乡村康庄工程在全省启动实施,绍兴市也在第一时间全面启动实施乡村康庄工程。

在2003年至2014年的十余年间,绍兴市在农村公路建设、管养体制改革、美丽公路建设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早在2009年就率先实现了等级公路通村率、通村公路硬化率“双百”目标,农村公路面貌发生根本性改变,农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交通公路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制约瓶颈转变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最大支撑,有效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农民增收成效、产业发展成效、素质提升成效、社会和谐成效、有效投资成效的“五个明显”。

     (二)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系列指示精神是根本原因

绍兴农村公路“蝶变”之路的成功,根本原因是有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系列指示精神。“四好农村路”的“四好”是指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和运营好,这“四好”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领导推动实践的一项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 2014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就“四好农村路”作出批示强调“要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考察时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和“更进一步,更快一步,继续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的总要求,这些都为绍兴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2015年9月,绍兴市准确把握农村公路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以乡村公路为主体,开展“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街道)”考核工作,内容涵盖“路畅、桥安、景美、规范、惠民”五方面,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这一做法成为全省示范,在全省“四好农村路”建、管、养、运工作方面,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这年末,绍兴市着手谋划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思路和方案,印发《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实施意见》,同时配套出台三年行动计划,由此全市进入高水平“四好农村路”建设阶段。

  • 2020年,全市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任务,同年,全国“四好农村路”助推乡村振兴现场会在绍兴召开。

截至2022年底,绍兴市公路总里程10480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9332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89.1%,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100%,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90%,乡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六个一”规范化创建占比81%。绍兴市获评浙江省“四好农村路”建设市域优秀单位;6个区、县(市)中有5个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省级示范县;“四好农村路”三级“路长制”建设体系被交通运输部强省办评为交通强国优秀试点;全市共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51个,示范乡镇创成比例56%。一大批“四好农村路+”乡村休闲、特色经济等主题示范线路品牌频频亮相,全市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三、“蝶变”成功后的思考和建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而农村公路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基础设施,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

在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向前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绍兴“四好农村路”的发展之路。这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该如何走实、走深、走出彩,持续领跑全省,笔者认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四好农村路”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刻把握其内涵和实质要求,按照《浙江省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导手册》规范,结合绍兴市“四好农村路”2.0升级版的建设要求,强势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走出一条独具鲜明绍兴特色的发展之路,让现在的“小康路”尽早变成“共富路”,为绍兴市提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更多的底气和智慧。

(一)依据法定职责,压实各级责任,加快建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市级人民政府要强化统筹、指导、监督,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基层乡镇要扎实完成好任务执行,村委要主动调动好村民对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市、县、乡、村四级管养闭环常态化,确保体制机制始终处于良性循环。

(二)用好试点,高效推进“四好农村路”2.0升级版建设。尽快推动柯桥区三级路长制智慧化管理试点、嵊州市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管养模式试点、新昌县“冬路夏养”精细化养护模式试点、上虞区、诸暨市“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资金保障机制试点等扩围到全市,让试点成为推进绍兴“四好农村路”2.0升级版建设的硬招、实招,让试点工作尽快在全域开花结果,营造有利于成果转化的良好应用生态。

(三)做强融合文章,深度挖掘农村公路“路衍经济”潜能。做强、做细、做实农村公路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畅通城乡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有机衔接上的服务保障这篇文章,更加注重“四好农村路”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多元融合发展,最大程度挖掘农村公路“路衍经济”潜能。深度挖掘新昌客货邮三级物流体系做法及经验,深度挖掘嵊州“一路嵊风”农村物流品牌的经验和做法,让这些经验和做法尽快普及到全市域,优质打造“交通让农村生活更美好”的幸福场景。

(四)锚定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目标,全域推进农村公路亮化工程。加速推进农村公路亮化工程建设,使全市农村公路沿线的穿镇、穿村、重要交叉口、急弯陡坡、事故多发点等特殊路段都尽早亮起来,提升农村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感,增强农村群众过上城市生活的获得感,早日呈现绍兴全域农村公路夜晚繁星闪烁的景象。

(五)积极探索有效破解制约建设发展瓶颈的新做法。绍兴“四好农村路”2.0升级版高质量建设发展之路上,依然受到资金、土地等保障要素紧缺的制约。可以探索森林防火巡护道和农村公路“路林共建”模式,缓解土地制约的影响;探索建立更充分利用好“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资金的使用机制,缓解资金制约的影响。

(六)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模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公路管养领域的就业岗位,有近80万个。随着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机制的运行,农村公路管养领域的就业岗位将会进一步增加,为此,要注重对农村公路管养领域就业岗位的开发工作,努力将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纳入村级公益性岗位,促进村级困难群众就业增收,助力农村农民拓宽共同富裕之路,更好促进乡村振兴。






 
主办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标识码: 3300000026 浙ICP备05073415号-1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962号

浙江交通公众号

浙江公路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