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成为首批国家绿色出行达标城市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公布绿色出行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城市名单的通知》,经城市对标自评、省级核查推荐、专家评审、省际交叉复核、社会公示等程序,从全国109个城市中评选出97个达标城市,宁波名列其中。
两年多来,宁波市将绿色出行创建与绿色亚运创建、公交都市建设、城市拥堵治理等全市重点工作紧密结合,强化公共交通优先发展,不断从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出行服务、信息开放等多方面完善绿色出行体系,推动轨道、公交与慢行交通三网融合,构建了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出行体系,多部门联合深化城市交通治理,塑造了生态友好、文明友善的城市绿色出行体系。
一、建设提速,推动三网融合发展
在基础设施方面,秉持“轨道引领城市发展新格局”理念,加快织密轨道交通网络,2021年12月28日全省首条全自动运行5号线开通运营,去年12月1日2号线二期开通运营,轨道运营里程达到了186公里,织密了轨道网。同时加速优化公交网络布局,全市新辟公交线路47条,优化调整150余条,开通特色公交35条,更新新能源车辆2842辆。持续加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融合发展,形成“轨道交通为主要骨架,公交干线为快速走廊,公交支线、微线提供喂给服务,接驳换乘高效便捷”的总体线网格局。
此外秉持“开门见绿,出门有道”理念,结合三江六岸品质提升、城市有机更新、海绵城市建设、小城镇综合整治、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等工作,统筹推进绿道网络建设,绿道里程达到2095公里,位居全省前列。那些绿道串联起沿线自然、历史和人文资源,满足人们开展步行、慢跑、骑行等活动,焕发生机与活力。据统计和测评,当前宁波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30万人次,地面公交早晚高峰运行时速接近18公里/小时,绿色出行比例76.7%,乘客满意度92.3%,城市交通逐步实现更低碳、更绿色、更高质量发展。
二、多措并举,提升绿色出行服务质量
在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推动出行服务提质。全面深化轨道沿线公交接驳,目前除轨道栎社机场站、压赛堰站等个别站点不具备布设条件外,其他站点均实现公交线路的通达。通过建设P+R停车场、开展“地铁+小遛”联合活动等方式,鼓励出行市民尽可能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缓解核心区域拥堵压力。同时积极探索出行即服务模式,不断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尝试开通了“地铁一到、公交即发”运营模式的微环线3条,试点社区直达地铁站“招手即停”微公交7条,探索“即时下单、及时响应”的“网约巴士”。
此外还充分考虑老幼人群、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出行需求,投入使用带自动升降功能的无障碍公交车,让特殊群体乘坐体验更加安全舒适,试运行公交导盲系统和“听听巴士”APP,盲人乘客可以根据语音提示乘坐公交车辆。修订《宁波市公共汽车乘坐规则》与《宁波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调整儿童免费乘车政策。
三、数字赋能,打造绿色出行新体验
在公共交通出行支付方面,率先打破行业内相对独立现状,对全市范围内的支付终端进行改造、升级,实现全方式、全场景、全应用的支付体系。同时,推广了统一标准、统一支付、统一平台的一卡一码应用,上线具备交通应用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可直接刷卡乘坐公交、地铁并享受换乘优惠。
从去年12月开始,宁波移动数字交通卡正式上线,具备无电无网络正常用、便捷刷卡快速通行、线上线下便利充值、可享本地乘车优惠、用户便捷换卡使用、全国多市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势特点,极大方便了群众乘车出行。
在停车方面打造“甬城泊车”智慧平台,实现了“一个平台、全城通停”。自2020年上线以来,接入停车位3.8万余个,注册用户达142万,日均增加近4000个,累计产生停车业务2650万条,日均7万余条。依托浙里畅行、甬e行、宁波公交微信公众号、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等,多途径提供公交实时信息预报服务。(宁波交通运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