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推进智慧监理建设 助力品质工程建设
智慧监理应数字时代而生,其功能在于充分利用“数智”手段破解监理困局,解决传统监理模式在实践中遇到的诸多难题,从而真正规范监理行为、发挥监理作用。9月27日,“智慧监理”科技示范工程技术交流会在杭州桐庐召开,围绕交通建设智慧云平台、监理工作行为智能化升级、智慧监理评价指标体系等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展开交流,助力打造品质工程建设新高地。
一、科技赋能 织密“智监云”安全网
浙江临金高速公路临安至建德段(以下简称为临建高速)项目全长85.5公里,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概算投资206.48亿元,建设工期42个月。作为交通运输部公路工程智慧监理和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双示范项目,临建项目监理管控过程紧扣“智慧监理”主题,以云端管理推动监理新业态形成,使监理过程标准化与工程的质量安全丝丝相扣。据悉,目前临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7.42亿元,占批复概算的95.6%,工序报验时效性强、效率高。
交通建设监理智慧云平台的研发基于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项目建设管理、施工质量管控、安全生产管控、远程视频管控、试验检测管控、人员管理六个层面的智慧化。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分析研判系统内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诸如溯源、自定义分析、提醒、预警、预报的智能服务,创新了智慧监理的工作模式,规范了监理工作行为,提升了监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获得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和项目建设业主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智监云”作为临建高速建设管理走向数字化一环,经历了三个阶段,是从“盆景”到“风景”,再到“全景”的集成融合、蝶变升级,即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这一平台坚持以新发展理念谋划项目建设,以数字化改革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推动交通建设监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形成监理新业态,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二、质效跃升 筑牢“差、错、漏”防线
区别于传统的监理工作方式,智慧监理的工作方式具有显著的过程公开透明、边界清晰明确、内业及时规范、数据真实可靠等一系列优势。使浙江公路水运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勇介绍道:“在‘智慧监理’工作模式下,监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全透明、易查询、可追溯,人员履约情况也是一目了然,工作量化可控,很好地杜绝了监理行业中存在‘吃空头’、不履职等现象,提高了监理工作效率,提升了监理服务质量,增强了监理单位的公信力。”
此外,准确高效管控进度、费用也是一大亮点。系统建立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评定-电子档案-BIM”五位一体的数据模型,工序报验驱动进度管理和费用管理的自动运行,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成情况驱动质量评定工作的自动运行,由此保证了进度管理工作和计量支付工作的及时、高效、准确,彻底解决了传统监理模式中计量支付容易出现差、错、漏等痛点难点。
三、聚力品质 擦亮浙江交通金名片
近几年,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保持全国前列,年在建交通工程项目数量超过千个,工程建设质量管控重难点多、监管压力重。而新时代应运而生的智慧监理,以监理工作需求为导向构建了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加快了从“事”到“制”、从“治”到“智”的转变。
自2018年以来,省内数百个,省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山东省)数十个高速公路、国省干线、水运工程上线应用智慧监理系统,实现跨专业跨层级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变“多专业多层级的N件事”为“监理人的一件事”。经测算,监理人员工作出勤率从70%提升至90%,工作及时率从30%提升至50%,施工单位自检率从50%提升至100%,监理人员资料负担从100%下降至60%,真正实现了技术与制度的正向交互促进,进一步将主体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位,进一步用智慧监理打造品质监理,以品质监理助力品质工程。
在应用过程中,相关项目组还积极开展学界交流,提升专业性和公信力,实战实效擦亮浙江交通金名片。“智慧监理”项目组不仅与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共同编制《公路工程施工监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还承担了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数字化监理系统研发与应用研究》、《公路工程智慧监理技术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科研课题,其成果获评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国公路学会2022年度高速公路信息化创新技术奖。
下一步,智慧监理将在现有成效基础上,迭代升级,拓展场景应用领域,丰富基层与社会试点创新并开展全省应用,推动建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交通新基建再广泛、再深入、再突破。(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