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这条路见证安吉余村的美丽蜕变

发布日期:2022-04-12  信息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车行竹海间,人在画中游。行驶在余村大道上,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路面、优美的风景、雅致的民居……近日,这条位于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的公路被评为2021年度“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此次,全国有7条路入选。

余村大道全长6公里,坐落于天目山大竹海的碧波之中。这条美丽公路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到访调研的足迹,也留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谆谆教导。

余村大道的前世今生

余村大道原名山石线,山是指天荒坪山河集镇、石是指石灰窑,是余村村主要的外联通道。

上世纪80、90年代,山石线一头连着村里的矿石加工产业,一头连着村外的巨大市场,余村的村集体收入蹭蹭上涨,一时间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但这种发展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由于过度开采,进入新世纪,粗放式发展给村里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绿水青山不见了,发展面临瓶颈。

痛定思痛,2003年至2005年,村里相继关停了矿山和水泥厂,摒弃落后产能。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余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开始了美丽的蝶变。此后,村庄整治、道路提升等行动进一步开展,休闲旅游经济得到发展,余村走上了一条生态致富路。

余村大道也按照高水平“四好农村路”标准,全方位提升。原先老路是宽度只有4米的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道路坑坑洼洼。2003年,安吉县开始实施“沙改油”工程,老百姓出门不再是一脚泥、一脚水;2010年,余村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实施,起点入村段路基拓宽到12米、路面达到9米,两侧增设人行道、绿化廊道,实现了“路田分家、路宅分家”。

精心规划全民养路

“余村大道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年余村大道一直坚持以农村公路建设为主线,同时把环境优化的理念和举措贯穿到路域改善、山体复绿、村貌提升等各个方面。”安吉县交通运输局建管科科长吴楼告诉记者。

2010年起,当地乡镇邀请专业团队,对村域公路景观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包装。通过“路边三化”整治,建设全新样板路段,把美丽民居作为美丽公路路域环境的一部分,实现了农村公路沿线风景再现,路景相融。

2017年,当地乡镇斥资将公路两侧“五线杆”全部下地埋设,同时对道路沿线两侧的荒地、坡地全部进行绿化、彩化,并建成了56亩的“两山”公园作为村民和游客休憩的场所,沿路沿线环境提档升级。

为时刻保持良好的路域环境,余村大道在道路养护上坚持落实“路长制”,把爱路护路理念写入村规民约,以此培养村民爱路护路的意识,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公共产品的维护和管理。

为了让村民直接参与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村级公路建设事项都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表决,村民们也各自承包了房前屋后责任道路的保洁工作。同时,村里专门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站长、村主任为副站长、其他两委班子成员、驻村警察与协警为成员的农村交通劝导服务站,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进行劝导管理,不仅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还致力于为村民和游客创造清洁、优美的交通环境。

绿水青山带来了金山银山

“这里空气很好、环境也很美,我们今天是带孩子过来踏春度假的。”在余村大道边“遛娃”的林女士告诉记者,“环保意识要从小抓起,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我觉得还挺有教育意义的。”

除了林女士一家,沿路而行还能看到不少前来拍照打卡的女生、漫步山林的老人、嬉笑打闹的小孩……据统计,2021年余村共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万元。近年来,依靠休闲旅游收入和股金租金薪金等收入,余村已成为中国东部地区较为富有的乡村,本地大学生和返乡人员创业、就业人数也在逐年递增。

“余村大道是共同富裕之路的缩影。”安吉县副县长张昕在介绍余村大道时这样说道。从砂石路到三级公路,从粗放式养护到精细化养护、高质量管理、高水平运营,余村大道的蝶变之路,是余村发展的缩影。现在的余村大道,一头连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头连着生态经济,打通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畅途,成为了余村绿色发展的“先行官”。

如今,“四好农村路”建设已经成为村庄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四好农村路”汇集人气、汇聚财气、会通发展,仍是余村今后发展的首要方向和重要举措。张昕表示,未来的余村大道将朝着路网更丰富、功能更完善、养护更精细、管理更智能的目标前行,打造“美丽公路”升级版,持续发挥农村公路建设的先行作用。

 
主办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标识码: 3300000026 浙ICP备05073415号-1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962号

浙江交通公众号

浙江公路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