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云巅之上的景文高速——探营“浙”条高速“最”厉害的事

发布日期:2022-03-21  信息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3月1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两会特别节目以“绿水青山彩色带,山海携手共富裕”为题,报道了建设中的景文高速公路项目(详见本报3月12日头版报道)。

近日,记者来到浙江交通集团景文高速施工现场,爬上全省最高、跨径最大的山区混凝土斜拉桥,深入全省埋深最深的隧道,探访高速连接起的山区百姓。

精度零误差

山区最高混凝土斜拉桥施工有序推进

峡谷之间,湖面之上,全省最高、跨径最大的山区混凝土斜拉桥——高岭头水库特大桥已经初具雏形。跟随景文高速指挥部工程处处长陈毅的脚步,我们开始攀登正在施工的大桥。乘坐施工升降机,迈步三层梯笼,阶梯的缝隙里映照着高空下的水库、对岸的桩基。风在鞋底穿梭,不过一层梯笼,记者额头已经漫起一层水雾,说话也是气喘吁吁。站上施工平台,这里已经是接近36层楼的高度。

钢筋横平竖直绑扎,捶打声、拆模声、机器轰鸣声……十几名工人在岗位上各司其职。桥面12号节段正在按照计划推进。“你可以把工人正在铺装的钢筋理解为大桥的骨架,而一座桥能够满足设计的承重要求,还需要一定的柔性。”陈毅介绍道,“这个其貌不扬的黑色预应力管道组成了大桥的筋脉。”预应力管道要在钢筋搭建的“迷宫”中穿插,利用BIM系统三维模拟推演,景文高速在这一施工工序做到了零误差。

目前,高岭头水库特大桥1号、2号墩正在加速推进节段施工。

一季度双幅贯通

全省埋深最深隧道结束翻山历史

一头连着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县,一头连着刘伯温故里文成县,景文高速的难度还在于横亘其中的铜陵山。盘山公路上连续的弯道,绝对是晕车人的致命体验。“十个人坐车,有八个人要吐着下车。”景文高速副指挥汪质华打趣道。因此,贯通铜陵山的叶麻尖隧道,其便利不言而喻。

据了解,作为浙江地形条件最困难的高速公路项目之一,景文高速地面高程为50至1000米,桥隧比高达78.8%,隧道施工进度成为决定项目建设总体进度的关键因素。其中铜陵山中6.6公里的叶麻尖1号隧道埋深660米,是全省埋深最深隧道,也是景文高速的控制性工程之一。

“超长隧道的难度就在于通风系统,这条高速的开挖方向一路向上,烟雾更是堆积在施工面。”陈毅头疼道。为此,景文高速指挥部围绕进度、质量、安全、环保全面掀起施工创新热潮。通过“机器换人”,景文高速结合项目实际创新配置“两机一桥四台车”(多臂凿岩机、湿喷机、自行式仰拱栈桥、二衬台车、防水板铺设台车、养护台车、二衬预检台车),传统工序中十四五人组成的施工团队,现在只需要4个人操作两台设备即可完成,施工效率大幅提高。预计3月底叶麻尖隧道将实现双幅贯通。“从景宁到文城,必须翻越铜陵山的历史行将结束了。”陈毅高兴地说。

41万百姓的愿望

距离高速口最近山村的共富路

转过西坑互通,不过800米,记者就已经走进了文成县西坑畲族镇南坑垟村。对于景文高速早日开通的愿望,南坑垟村的村民每天都在念叨。

“我家有几十颗杨梅树,成熟期,大果一斤15元,小果一斤10元。但要依靠熟客来自提。”村民赵小英说,“年底高速通车后,我们村可以直接上高速,销量一定会更好。”“十三五”期间,南坑垟村依靠山区资源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傅利群带领大家发展油茶基地和杨梅基地。“单300多亩的杨梅园,一年的收入就将近200万元。”傅利群说。

南坑垟段是景文高速公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成自西坑的出口之一,通车以后,交通的便利让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去年村里正式启动了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发展物流业,大力引进民宿、开发大棚种植、水果采摘、花卉观赏等一批产业。景文高速公路就是我们的强村富民之路。”傅利群向记者介绍着全村的盘算十分开心。

肩负着沿线41万百姓的盼望,景文高速的建设者们全力以赴。“为了早准备、抢开局、稳增长,早日实现通车目标,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春节期间关键施工点位不停工。春节后,33个工点快速复工,增加人员、设备、资金等要素的投入。并且在几项重要节点上,有指挥部牵头监理办、项目部联合办公,高效推进施工问题解决,保证施工进度。”景文高速指挥部副指挥汪质华说。

截至3月9日,景文高速全线年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占一季度计划4.8亿元的70%;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16.4亿元,占批复概算137.1亿元的85%;累计完成总体形象进度90.1%。目前,景文高速全线已复工33处工点,指挥部管理人员、监理单位管理人员已全员到岗,施工管理人员及产业工人已返岗达3000余人。

 
主办单位: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网站标识码: 3300000026 浙ICP备05073415号-1浙公网安备 33010202000962号

浙江交通公众号

浙江公路与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