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地面201.817米!
发布日期:2022-02-22 信息来源:交通旅游导报
近日,记者来到浙江交通集团浙高建公司景文高速全线控制性工程高岭头水库特大桥施工现场,耳闻目睹间,捶打声、拆模声、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产业工人在岗位上忙碌不停……
2分48秒——伴随着“叮铃铃”的提示,施工升降机运行至120米高度。在浙江交工景文高速4标常务副总工程师董泊宁的带领下,记者开始攀登这座正在施工的全省最高山区混凝土斜拉桥。
想要上到施工平台,还要经过三层梯笼。在阶梯的缝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高空下的水库、对岸的桩基,感受到风在鞋底穿梭。不过一层梯笼,记者额头已经漫起一层水雾,说话也是气喘吁吁。
“我一天最少两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董泊宁一边回答问题一边健步如飞。往来折返后,一片开阔的施工平台出现在记者眼前,而此刻,董泊宁早已先步到达、等待许久。“上来就不想下去是常态。”董泊宁打趣道,“虽然我的专长是桥梁施工,但职务所需,我监督的施工点位可不止这一个。”
“现在我们的脚下就是主梁,也是未来行车的路面。这里距离地面有201.817米。”董泊宁介绍道。看见董泊宁的身影,钢筋班组组长陈天友快步走来。“过年期间我们班组没有停工,8号节段的施工任务抢出来了。现在9号节段已经开始钢筋绑扎,进展顺利。”陈组长十分认真地汇报着。
记者了解到,高岭头水库特大桥不仅是全省最高,也是跨径最大的山区混凝土斜拉桥。该桥采用对称悬臂节段浇筑施工方式,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同时受山区地理环境限制,作业空间小,道路运输困难,施工组织难度高。这座桥的合龙将决定着2022年6月景文高速能否实现主线贯通的目标。
“你看对面的2号墩,年前就已经完成了10号节段的浇筑。”董泊宁说,为了追赶1号墩的工程建设进度,年初十复工后,班组已经增加了夜班作业。
下午5:20,夜班工人即将上岗,技术员杨启彪早早来到施工现场与白班技术员交接工作计划。这一个多月温州都是阴雨连绵,阵雨期间桥上涉及用电的工序都会停止施工。“工期多少受到了影响,没想到假期刚回来就是高强度工作量。”两百米高空处,冷风呼啸,杨启彪手冻得通红,正对照施工方案圈圈点点。
冬天山区温度低,夜间尤其冷,但心系施工安全,杨启彪顾不上感受寒冷。“模板打磨、预应力管道安装、浇筑节段施工质量监督,挂篮下放安全、挂篮轨道摆放、固定……一系列的工作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还要时刻提醒工人注意安全。”说起夜班的工作,杨启彪条理清晰。准备工作细节丰富,工人已经到岗,来不及说话,杨启彪迅速扎进班组中交代施工要求。
春节期间,董泊宁接下了项目值班组长留守施工现场的重任,与景文高速4标项目7处未停工工点、90名项目管理人员和产业工人一起坚守一线岗位。大年初七开始,项目管理人员、各工区产业工人开始陆续返岗,“值班”的队伍逐渐壮大。
“像我们这样的工程人,家人都了解工作性质,节假日不回去是常态。有牺牲但能换来一方百姓出行的便利,我心里又十分骄傲。”董泊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