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航多举措打造港口危货数智监管
宁波港域高频作业危险品多达200余种,占全省38%、全国10%。今年以来,市港航管理中心以“港口安全码”为核心,创新研发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管应用平台,有效破解港口危货监管难题,全面提升港口危货安全监管方式和能力。截至目前,全市60家港航危货企业已全部注册并亮码运行,红黄码整改率为100%。作为“一地创新、全省共享”应用实践,近期入选2022~2023年第一批中国水运工程优秀咨询成果二等奖名单。
一是聚焦业务融合。融合行政许可和企业安全履职数据,建立政府和企业间信息互通共管机制,弥补安全管理弱项,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融合船舶位置、视频监控动态、储罐液位、气体气象、问题整改、行政处罚等数据,实现应急、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海事等多部门信息串联共享,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二是聚焦流程优化。针对高危、高频动火等危险作业,依据每家企业不同储运方式定制重大风险辨识清单及判定标准,全面构建事前分析预警、事中监管覆盖、事后处置闭环监管模式。制定《港口安全码赋码规则》,启用860项“港口安全码”赋码项,按照“一企一码”原则生成红黄绿分色管理。
三是聚焦智能技术。借助230路视频监控视觉分析技术对“动火专业设备违规入场”“违规抽烟打电话”“违规穿戴”等七大安全风险和违规行为进行云端智能识别,实现对事故易发生情形的主动识别;借助数据智能比对分析技术,比对危货申报和作业数据分析预判是否存在谎报、瞒报问题,卫星遥感监测和建设项目数据分析预判是否存在违建行为,精准分析和发现人工检查不易发现的问题,助力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