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 “兰”图绘就水运新篇 “溪”引物流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 “兰”图绘就水运新篇 “溪”引物流降本增效
兰溪自唐建县以来,为水运交通枢纽,水运繁荣,终年樯帆林立,客商云集,形成了完整的内河漕运体系。2017年富春江船闸正式开通运行,钱塘江中上游衢江、兰江相继恢复通航,整个钱塘江中上游航道全部贯通,钱塘江航运得到快速恢复与发展,兰江沿岸码头陆续建设和投运,逐步实现港口集约化、专业化运营。在“航运浙江”的宏大叙事中,兰溪港凭借独特的发展模式绘就物流降本增效“兰”图。据悉,今年1-6月,这条“生态动脉”助力兰溪水路货运周转量达4797万吨公里,增速23.7%居浙江全省第一。
多式联运
“联”出效率与成本的最优解
在兰溪港区方下店作业区,门座式起重机正将集装箱从货船吊至新能源重卡,一派繁忙景象。“单一运输方式难解企业痛点,必须打出组合拳。” 据兰溪市交投集团港务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1-6月累计完成多式联运集装箱8032标箱,其中水路集装箱1948标箱,是2024年全年的1.6倍。其背后是三条关键通道的贯通:在稳定运行“兰溪—乍浦”集装箱航线(每周2-3班)的同时,新开通兰溪至太仓、兰溪至宿迁两条集装箱航线,推动物流成本直降10%-15%;通过水铁协同,优化运输过程,年底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铁路专用线投用后,将进一步提升铁路物流服务能力;同时,新能源重卡车队承担“最后一公里”集疏运,更是将成本进一步降低。
“三网融合后,企业只需交货,我们来匹配最优路径。”兰溪港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解释道:如果企业需要高时效订单走公路,普通货载可以优先选择水运或铁路,通过“一口价”打包服务降低决策成本,让企业不再对选择哪种运输方式犹豫不决。
绿色智控
“链”起降本与环保的双赢
在兰溪市香溪镇的下杨码头,3.1公里的全封闭输送廊道如一条银色巨龙蜿蜒于矿山与江岸之间。传送带将矿石源源不断输往装船机,数艘货轮静候装载。“矿石从矿山到货船全程封闭运输,扬尘污染归零,物流成本更是下降明显。”兰溪市城投集团新航城港务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指着廊道介绍。
下杨码头的全封闭运输链是兰溪港降本增效的“硬核武器”。据运营数据,该廊道日均运输量达2万吨,相当于每日减少800车次重卡往返。若以全年计,可节约燃油约3380吨,削减碳排放近1万吨。
在方下店作业区,新能源重卡充换电站的投入运营,让绿色运输再升级。“电动重卡的运输成本比燃油车低近一半。”据充换电站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这里的充换电站可服务40辆电动重卡,等兰溪港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的充换电站投用后,绿色运力将进一步提升。
港产联动
“聚”起产业与物流的共荣圈
针对煤炭、建材等大宗货物,兰溪出台专项奖补政策,引导企业实施“散改集”,打造绿色转型样本。
更深层的布局在产业联动。占地面积约285亩的华东全球品牌家居绿色制造基地已落户灵洞乡,一期项目计划2027年投运。“原料经水运直达园区,成品通过多式联运外销,物流成本压缩增强产业竞争力。”兰溪市现代物流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兰溪正推进镁材料产业园建设,未来依托航道网,形成“以港促产”新范式。
“作为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一轴两核四组团多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用水运补齐多式联运短板。”兰溪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的话,点明了兰溪港致力于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的战略。未来,随着更多项目的落地实施,兰溪港必将在“航运浙江”的宏伟蓝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