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4信息公开资源库/col/col1229244890/index.html动态新闻/col/col1229304974/index.html交通时讯/col/col1229304975/index.html

杭州下沙港上半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81万标箱

2025-07-11 00:00    信息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大 中 小 ]   访问次数:


眼下,杭州交通正以“航运浙江”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推进交通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港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综合作业区。

据统计,杭州港年货物吞吐量达6724万吨;2024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9.2万标箱,同比增长74%,其中全市首个集智慧、高效、绿色于一体的千吨级内河港口——下沙港成绩亮眼。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杭州下沙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81万标箱,同比增长88.19%,增幅位于全省内河港口第一,完成货物吞吐量416.18万吨。

服务地方经济

打造物流降本增效“主力军”

开港以来,下沙港已织就一张覆盖13条航线的密集网络,包括“下沙-乍浦-宁波”“下沙-太仓-济宁”“下沙-太仓-重庆”“下沙-乍浦-温州”等;运力方面,17艘64标箱船舶投入运营,班期密度实现“天天班”。

航线织网、运力升级,带来的不仅是通江达海的便捷,更是实打实的“降本增效”红利。

下沙港力推的集装箱“海河联运”模式,成为企业物流成本下降的“利器”。以周边企业货物运抵宁波北仑港为例,相比公路运输,海河联运平均每标箱可节省物流费用300元以上,综合物流成本降低20%。

针对头部客户,下沙港还量身定制“甩挂运输”服务——提前将空箱精准投放至工厂,大幅提升装货效率,为企业赢得了宝贵时间。

此外,2024年出台的《杭州市推进水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精准实现生产企业和运输企业的全链条补助,全年发放补助资金约2150万元。“公转水”集装箱量新增12万标箱以上,综合降低生产企业物流运输成本8760万元。

强大的“区港联动+江海联运”服务体系,叠加精准滴灌的“一企一策”补助政策,产生了显著的聚合效应。

据统计,选择从下沙港扬帆出海的外贸企业已突破900家,涵盖汽车、智能制造、机械、家具、纺织等多个产业,服务半径辐射临平、萧山、上城、拱墅等区县及绍兴、嘉兴等周边地区。

未来亦可期。根据《关于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杭州实施意见》和《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25-2027年)》,将进一步提升水运基础设施,届时128标箱集装箱船可从下沙港直达山东济宁港以及安徽、江苏等大型内河港口,进一步降低综合物流成本。

绿色智慧转型

培育创新型运营“新动能”

在高效服务地方经济的同时,下沙港正潜心修炼“内功”,全力驱动绿色智慧转型,培育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数字港口。加快推广“5G+智慧码头”多场景应用,实现一个智慧港口云计算平台,生产业务管理系统、智慧数据中心和堆场自动化港机远控系统三大智慧系统和九大功能子系统的“1+3+9”模式。同时,积极推进“车路云一体化”,科学调度港区车辆,形成集生产、调度、分析为一体的综合性数据化协同平台。

建设绿色港口。下沙港的绿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港区流动机械如港机、正面吊等均采用纯电驱动。随着绿色版图的持续扩张,今年计划引入电动集装箱船及氢能64标箱集装箱船舶,届时将投入到“下沙—乍浦”航线。

建设平安港口。随着运河二通道通航,杭州正加快形成新的水路运输体系,对港口、船闸、船舶的生产调度与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下沙港以“浙闸通”为基础,正全力构建“港—闸—区—船”数字化协同方案,为繁忙的港口作业系上“数字安全带”。

通关便利升级

打造杭州企业“出海口”

值得一提的是,下沙港正加速建设全市唯一一个配备H986的海关监管场所。建成投用后,将极大提升通关查验效率,使杭州本地制造业和外贸企业能直接在下沙港完成报关、查验、放行等“一站式”口岸服务,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通关时间。

据市交投集团所属杭州港务集团下沙港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届时下沙港将同步引入“浙江e港通”服务品牌,形成关务、港务、船务、信息、管理“五位一体化”,实现“两关如一关、两港如一港、河港如海港”的新格局,提升港口货物进出口便利化水平。(杭州交通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