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旅融合”从陆地走向水面 “泛舟浙里” 方兴未艾
浙江在线5月26日讯(记者 祝依凡)“交旅融合”,浙江正从陆地走向水面。
近日,一艘满载乘客的“晴西子”号夜游船从浙江第一码头出发,一路途经钱王射潮、钱江龙、西兴大桥、奥体中心等杭州著名景点,标志着钱塘江北线夜游船时隔8年恢复开航,浙江第一码头重新启用。
日前,省政府出台了《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泛舟浙里”特色品牌,创新推广水上游线产品。同时,在《浙江省大力提振和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创新推广“泛舟浙里”水上旅游产品等交文旅体融合发展的要求。
“现在旅游发展的新蓝海在水上。”浙江外事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肖敏说。
“科技”加持成为首选
“这灯光秀真漂亮,快来帮我合个影!”“夏天晚上来吹江面上的风,就是惬意!”……
每天晚上,“晴西子号”三楼的甲板上站满了拿着手机拍照的乘客。初夏的夜晚,来江边坐上游轮吹风,赏两岸变幻的灯光秀,成了杭州市民和游客们全新的打卡方式。
当游轮行驶进程过半,游客们抬头望向天空还能看到520架无人机摆出的爱心图案或“我爱杭州”的拼字,不仅浪漫,而且科技感十足。
这也是这条时隔8年重新起航的钱塘江北线夜游线的亮点之一。“我们首创‘游船+无人机’为核心的模式,深度融合低空飞行与水上旅游,是目前钱塘江上唯一一艘集旅游观光、游轮餐饮、品牌活动、婚礼及无人机表演于一体的大型游轮。”韩肖敏说。
记者了解到,这一产品在刚过去的“520”“521”期间的订舱位全部爆满。
除了杭州,这些年来,省内各地的内河水面上都掀起了不一样的波澜。
温州的南塘河,“科技”成了水上游的关键词。游客们坐上运用了北斗导航系统加持的智能巡游船,穿过激光织就的时空隧道。在河心,欣赏由三万颗智能星灯构成的现代版“河图洛书”。当游船驶过20米巨型LED画卷,AI技术让元代画家王振鹏的水墨山水“活”了起来。
航线运营方温州良业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营销部负责人郑晓燕告诉记者:“这个产品重点挖掘温州传统文化内涵,采用实景演绎+沉浸式体验的方式,通过灯光、置景、多媒体等数字科技手段及互动性极强的文化节目编排,增强游客的沉浸感。”
在今年“五一”假期,温州水路客运量日均172万人次,同比增长23.8%。
在“泛舟浙里”必游榜发布的省内13条超人气精品游线中,游线串联起浙江文化、城市与自然景观,涵盖了“都市漫行”“特色文化”“浪漫海岛”“沉浸式演绎”等类型,为游客提供水上旅游多元选择。
内容创新颇有讲究
打造一个水上游线产品,从完善码头等必备基础设施到产品内容设计,每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
“做水上游船航线,尤其是中长航线,最难的就是解决乘客们在哪下船的问题。”杭州市公路与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航运处处长俞凌枫说。
前不久,顺利试航的京杭大运河杭湖游线产品在设计初期就遇到了这个难题。从距离上看,杭湖两地间隔近100公里,游船全程需要6小时。这么长的交通时间,游客十分需要在旅途中下船休息、游玩。但是,不少岸边的码头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停用,出现了“有航线、无码头”的尴尬局面。
从航线来看,杭湖游线沿途经过新市古镇、南浔古镇,都是不错的下客点。然而,新市的客运码头停用已久且远离景区;南浔的丝绸码头也需要重新再布局、改建。
为此,两地政府在小半年的时间里,快速建造、改造了全新的停靠码头,游客仅需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景区。
解决了基础设施的问题,水上游线的产品内容如何设计也颇有讲究。
温州的“塘和夜画”产品作为“中国首部城市记忆主题行进式夜游演出”,通过《千年塘河》《风雅塘河》《记忆塘河》等六幕主题光影大戏回溯塘河两岸悠久历史、温州历代文人雅士……
“这个项目的内容设计团队,光前期驻点调研就花了近2个月的时间。”郑晓燕说,如何把温州多种传统文化集合在1小时内演绎完毕,同时又让游客有沉浸感,是该项目的难点之一。
后续,团队通过数字化建模与史诗场景重构,将集体记忆转化为可互动的情感符号;游船打造的“五位一体”沉浸式体验——夜游、夜憩、夜宴、夜赏、夜娱,更让传统文化以鲜活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塘河夜画”作为温州加速推进的月光经济产业项目之一,丰富了文旅内容,拉动了塘河两岸的夜间消费,带动周边业态繁荣,其中餐饮业上座率同比上浮30%。
新业态呼之欲出
从先天优势来看,浙江省海岸线长度全国第一,内河航运业产值全国第一,人均拥有适航水域面积全国第一,年造船总吨位全国第一,水上休闲产业积淀深厚,前景广阔。
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航线产品内容同质化、水陆联动不够等问题亟待破解。
什么样的游线产品更符合受众的心理预期?产品内容如何创新?在郑晓燕看来,“文化“是产品内容设计的核心:“现在市面上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光影水上游越来越多,游客容易审美疲劳。其实,不同地区的产品需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如真人演绎、科技赋能等,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在水陆联动方面,中长航线更需要沿途的岸边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餐饮、购物、景点等等,让游客能够下船放松。同样,在返程的过程中,游客也可以选择乘坐大巴回来,这样水陆联动后,产品设计就会更合理。”韩肖敏说。
记者从浙江省交通厅了解到,年内,湖州至无锡的太湖省际航线积极谋划,杭州交旅融合试验区建设启动,3—5个“微改精提”项目将优化沿岸设施。未来,浙江水路将形成“干线串联、支系延伸、全域覆盖”的旅游网络,甚至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实现水路互联。
同时,“水上茶宴”“船上剧本杀”“夜游光影秀”等新业态正在酝酿,首届“泛舟节”呼之欲出,届时“泛舟”不仅成为旅行方式,更将成为生活方式。
下步,将联动11地市共同打造“泛舟浙里”品牌,计划通过“四带十链百珠”空间布局,串联全省水上旅游资源,形成“水上观光+文化体验+体育运动+消费联动”的多元业态,争取2025年实现水路客运量5600万人次,其中“泛舟浙里”必游榜航线客运量增幅超10%,有力推进“航运浙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