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交通应用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CCA)为载体 推动海铁联运“一单制”

2025-04-22 17:06    信息来源:浙江交通微信公众号   字号:[ ]    访问次数:


日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典型经验的通知,在前两批25个支持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中遴选确定了18项典型经验。

其中,浙江“打造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应用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CCA)为载体,推动海铁联运‘一单制’”2个案例入选。

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建设要求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发展,联网补网强链,合力打造互联互通、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保障有力的综合货运枢纽体系。

坚持以“一码通”为载体,构建单证数据传输标准。

基于港口物流数字服务电商平台建设,打破传统模式下港口物流的代理、运输、堆存环节间的信息孤岛,整合人、车、箱、船等集装箱物流链全链数据信息,建立港口、船公司、货代、车队、堆场等物流链主体与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机制,构建信息、标准、规则的“软联通”。

聚焦海铁空箱调运,破解海铁联运各环节系统割裂、数据流转依赖邮件传递等痛点,实现空箱预驳和空箱直装两大业务形态全覆盖,上游端对接船公司、海铁单位、车队等空箱业务单位,下游端围绕堆场、码头、无水港等业务主体,通过推动数据贯通融合,缩短环节衔接时间、降低信息传输成本,实现空箱调运需求快速收集,空箱调运业务即时响应,空箱调运全程实时跟踪,目前为止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100%已实现线上无纸化提箱。

坚持以“一站式”为导向,搭建船司空箱管控平台。

围绕线上业务办理,港口物流数字服务电商平台为船司提供管家式服务,通过单证信息规范化管理、数据同步共享交互等,实现船司管箱服务迭代升级,提供线上订舱功能。船司通过易港通管箱系统自主进行舱位分配,实现放箱精准调控,实时监控订舱申请、提单确认,货代提空预约、司机提箱等情况,打通口岸与船司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多层次港航服务体系。

以俄远东为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货代与船公司订舱、放箱、提单确认全流程的实时交互,将俄远东打造成为船公司全流程业务线上运营新示范,服务范围拓展至赫伯罗特、宏海、德翔等26家大型船司,累计服务超205万自然箱,节省订舱录单时间81915分钟。

坚持以“一网通”为枢纽,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新体系。

为构建现代化多式联运体系,横向协同宁波舟山港本港码头、义乌陆港、内陆无水港等,打通仓储、陆运、铁运等环节中箱、车、人、货信息,打造海铁联运数据交互体系,做好海河、海铁等多式联运通道运营建设。

一是支线联运通道建设。联动太仓港、嘉兴港,串联长江、乍浦支线,打造支线物流通道运营示范。

二是海铁联运“最先/最后一公里”建设。以港口物流数字服务电商平台为载体,调研构建BDS业务联动系统,引导车队开展“长驳+短驳”运输组合,积极推动集卡运输结构调整与海铁联运业务协同发展,降低港航物流运输成本,2023年完成“最先一公里”运输量超1.3万标箱,“最后一公里”完成运输超6万标箱,为客户降本超85万元。

三是码头堆场驳空通道建设。依托堆场驳空线上预约、大数据分析和物流最优化算法匹配,搭建甬舟空箱公路驳运通道,甬舟码头进重双重匹配超80%,累计为货主客户进重甬舟码头节省成本约4100万元。

2024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77亿吨,同比增长4%,连续16年位居全球第一;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930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增幅为近7年来的新高,稳居世界第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