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全省第一
3月20日下午4时许,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胜景航18”货轮运载了300多个标准集装箱,从嘉兴港乍浦港区外海集装箱码头驶离,即将运往宁波港中转出海。
“最近,像这样的货轮,我们每天要装卸15到17艘,码头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沈巍说,今年1至2月,嘉兴港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6.26万标准箱,总量占整个嘉兴港的89%左右。其中,外贸业务增长尤为显著,家具、光伏、化纤成为出口商品中的佼佼者,三类商品合计占比接近出口总量的一半。
1月份是集装箱海运市场的传统旺季,许多外贸企业会在春节前集中完成订单出货,使得1月货物运输需求大增。为了更好地服务货主企业,嘉兴港务除了强化操作人员配备、科学安排泊位生产计划等,还用上了提升码头作业效率的新技术。
在乍浦港区二号内河港池,一艘36标箱货轮正由两台间隔仅一臂距离的内河轨道吊同时卸货。“我们采用高精度激光测距防撞系统后,轨道吊之间距离可以缩短至13厘米,两台一起作业不是问题。”港口现场指导员陈李达说,换作从前,为了防止轨道手发生碰撞,两台轨道吊必须间隔2米,一艘货船只能由一个内河轨道吊进行装卸,一次装卸往往要3个小时,新技术使用后,效率较以前提升15%。
不仅有智慧加持,不断加密的航线网络,也为港口拓展了更多的业务。针对浙北及苏南等周边企业的化纤、无纺布等货物出口至韩国的需求量增加,去年10月,嘉兴港“乍浦-韩国釜山”集装箱航线开通,每周都有600个标准集装箱的化纤、无纺布货物从嘉兴乍浦出发前往韩国釜山。
“相比以往周转,‘乍浦-韩国釜山’集装箱航线至少能为企业节约一天的物流时间,有效增强外贸企业进出口时效。”嘉兴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嘉兴港开通近洋航线6条,已覆盖日本、越南、韩国等6个国家。今年1-2月,嘉兴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3.35万标箱,同比增长32.84%,增速居全省沿海港口首位。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10.13万标箱,同比增长26.42%。
就在今年2月22日,嘉兴港综合性进境指定监管场地正式通过海关总署验收,成为杭州海关辖区首个海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这也标志着嘉兴港乍浦口岸正式具备直接进口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肉类的功能。未来,还有更多品种的货物会从嘉兴港进出口。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业务开拓情况,适时加大航班密度,并加快提升独山港区枢纽能级,进一步释放海河联运优势,完善拓展嘉兴港口岸功能,为嘉兴港建设成为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贡献力量。”浙江海港嘉兴港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