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个案例入选全国信用交通典型案例
日前,为进一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交通运输信用工作推进会,会上公布了19个获评2024年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典型案例名单,我厅推荐的《探索“信用+”增值服务场景 努力打造“最讲信用”的道路运输行业》《船舶分级动态监管构建航运信用管理新格局》2个案例成功入选。其中探索“信用+”增值服务案例还在全国交通运输信用工作推进会上做典型交流展示。
案例一
杭州市交通运输局:探索“信用+”服务 打造“最讲信用”道路运输行业
杭州市积极探索“信用+”增值服务应用场景,通过整合政府、社会和市场资源,将信用评价体系贯穿道路运输企业全生命周期,并推出政务、金融、通信、文旅、驾驶培训五大领域的差异化激励措施。2024年下半年企业获评A级及以上信用等级的数量明显增加,其中4833家为AA级。政府为高信用企业提供审批优先、贷款优惠、通信套餐折扣等便利,同时联合金融机构授信超1.1亿元,惠及2.5万人次。此外,信用评价结果还与文旅行业合作,引导旅行社优先选择优质客运企业,98.4%的旅游团队选用高信用企业车辆,形成“守信受益”的市场导向。
通过构建多维度“信用+”应用场景,杭州市实现信用体系提档升级,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服务监管效率显著提升。信用评价倒逼行业规范发展,政务服务办件一网通办率、按时办结率达100%,网约车合规率位居全国前列。累计服务企业超6000家、从业人员20万人次,节省经营成本2400万元,形成“激先励后”的良性循环。信用修复机制和动态监管进一步强化企业守信意识,推动道路运输行业向“最讲信用”目标迈进。
案例二
省港航管理中心:船舶分级动态监管 构建航运信用管理新格局
浙江省港航管理中心创新实施内河运输船舶分级分类动态信用监管,通过数字化改革构建全链条信用监管服务体系。在制度建设上首创船舶安全等级评定机制,建立涵盖 92 项指标的动态评价体系,将船舶划分为 AA 至 D 级五个安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数字赋能方面打造船舶安全等级评价系统、内河船舶码、工单系统三大应用场景,整合部省数据实现精准监管,将普通货船检查周期差异化设定为 2-12 个月,客船和危险品船为 2-9 个月。多跨协同推出分级分类服务,对高等级船舶在过闸调度、金融支持等方面实施奖励,对低等级船舶限制荣誉参评等事项。全国首创绿水记分制,通过排放周期和积分兑换机制激发船舶污染物交付主动性。
该办法实施后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船舶安全水平提升,C、D级船舶数量及安全检查缺陷数大幅下降;监管效率提高,减少现场检查频次和污染物管理抽查次数,节省管理成本;企业受益,水路运输经营户获得大量“绿色+信用金融”贷款;新型机制获得广泛认可,打破数据壁垒,促进长三角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