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公里”到“最初一公里” 杭州进乡出村运输服务再提升
2024年以来,杭州运管中心坚持学贯《杭州市农村公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秉持“民生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全面统筹推进《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通过创新机制、升级服务、借助科技赋能等一系列有力举措,全市农村公路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城乡公交服务覆盖面不断拓宽,群众出行满意度持续上扬,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勾勒出城乡融合发展的崭新蓝图。
协同联动,责任落实到位
运管中心牵头构建“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将城乡公交优化纳入年度民生实事考核体系,细化任务、压实责任。整合乡村旅游、快递物流等资源,推动城乡公交服务朝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全市累计新改建180个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投用9个公交首末站,优化4480块公交站牌,新建149块智能电子站牌,建成19个乡镇村综合服务站,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出行。各区县市因地制宜制定考核办法,运用信息化手段监测班线通达率等指标,考核结果与财政补贴挂钩,保障服务质量。
创新实践,服务提质增效
在创新服务模式上,临安区试点预约响应式公交,钱塘区推行“云公交”,都有效提升客流、减少空驶里程、降低成本。富阳区首创“动态云公交”,灵活发车规划路线,为低密度区域公交服务提供范例。此外,开通杭金衢“明清古韵·浙硒莲盟”城乡旅游专线,串联文旅资源,助力乡村经济发展。
数字赋能,智慧交通引领未来
数字化应用让服务更透明、安全更有保障、决策更贴合民意。建德市打造“掌上交通”平台,群众可实时查询公交信息;城乡公交车辆安装车载卫星定位等设备,实时监测驾驶员行为。余杭区开展公交社会满意度调查,为优化服务提供决策依据,公交满意度较上年提升2.35个百分点,达91.45%。
下一步,运管中心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条例》落地,持续优化服务,强化智慧赋能,为城乡居民营造更安全、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杭州交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