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日前,在山东青岛胶州湾第二隧道采访时,我们捕捉到了一个有趣信息。每年暑期,一批“小候鸟” (建设者子女的昵称)就会来此研学。他们除了到隧道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参观体验、了解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知识外,还用书画为父母现场送上安全祝福。
众所周知,海底隧道面临着系列性世界难题和挑战,不为外界熟知,建设者的艰辛付出难以被更多人理解、引发情感共鸣。组织“小候鸟”到一线,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心灵距离,有效地降低了情感隔阂程度,还能通过媒介让社会公众了解更多隧道知识。这种将工程建设与灾害、风险管理融合的教育手段,很有成效。
2019 年出版的科普读本《工程师爸爸写给孩子的信——港珠澳大桥是怎样建成的》,广州市开博桥梁工程有限公司索桥检修博士林阳子是作者之一。该书以孩子问、工程师爸爸答的形式,在十封信中逐一讲述大桥建设和管理艺术,生动呈现了世纪性工程建设过程和建设者心路历程,除了普及科学知识还充满了人文关怀,特别是保护中华白海豚的章节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交通建设监理检测行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长沙中核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科普基地(湖南馆)就是典型案例之一。该基地致力于打造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的“华南窗口”,使之成为国内首个和国内最大、华南一流的灾害监测技术交流平台和智能灾害监测设备展示基地。数据显示,他们接待的参观者逾万人次,激发了广大青少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家园的热情。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走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坛,让青少年了解科技的魅力,增强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和水平,使科技工作者有了展示才华和传经送宝的新舞台。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举办的行业科普大赛吸引了众多选手,从做隧道“健康守护者”、给桥梁做个“心电图”、穿上“发光衣”的标志牌等不同视角,生动诠释了“工程卫士”的使命与担当。
可以说,建设科技馆、出版科普图书和画册、组织科普活动、推出科普类微信号、拍摄科普微电影等,创新科普内容、形式和手段,能够进一步深化“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认识,也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从而激励我们更好地服务行业中心工作、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更让人欢欣鼓舞的是,科技部明确表示,把科普工作成效作为科技人才计划评审的重要参考。
因此,在保质保量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们的科普意识也到了再上一个新台阶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