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全域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 推动公交惠民提质扩面
根据7月17-18日全省城乡公交一体化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宁波立即行动、及时传达、迅速部署,组织区(县、市)全面贯彻落实相关要求,起草编制《关于加快推进宁波市城乡公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共同富裕、“四好农村路”为抓手,开展“六个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全域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面建成“便捷高效、服务优质、智慧低碳、安全可靠”的城乡公交系统,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95%以上。
重点开展“六个深度融合”专项行动:
政策制度深度融合
加强规划引领,编制《公共交通一体化融合规划》,整合轨道、公交、慢行交通网络,加快公交线路资源向城乡偏远地区倾斜。开展县域城乡公交规划编制,落实城乡公交枢纽和换乘节点用地需求,纳入城市空间规划总规,支撑“县-镇-村”的公交一体化网络建设。加强法律保障,修订《宁波市公共汽车客运条例》,完善城乡公交发展篇章,健全财政、规划、建设等多部门保障的城乡公交运行体制,依法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立稳定的城乡公交发展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城乡公交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确保公交企业健康可持续运营。
基础保障深度融合
改革企业运营体制,按照“一县一公司”方向,加快推进城乡公交经营主体整合,推广余姚、象山、北仑等地经验做法,实现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全过程一体化。提升路网运行品质,推进农村公路新改建,加快高等级农村公路成网布局,改善城乡公交客运安全通行条件。到2027年,实现全市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到83%以上。完善公交场站设施,试点开展公交首末站、公路驿站、客货邮场站融合建设,实现“一站多用、一站多能”。逐步扩大公交候车亭的改造力度,改善候乘环境,到2027年全市改造完成城乡公交候车亭240座以上。
运营服务深度融合
优化山区(海岛)重点区域运营服务,重点推进象山海岛、宁海孤村等农村公交一体化服务。推广预约响应式公交,健全村社联络机制,及时宣传公示预约服务方式、线路和预约候车点位置。开展毗邻县(市、区)农村地区预约服务试点,方便各类群众便捷出行。全面推行城乡公交普惠票价改革,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方式要求,严格落实高龄老人、残疾人、军人三属等13类重点人群城乡公交出行优待优惠。
智慧低碳深度融合
提升绿色设施装备,加快城乡公交大规模设备更新,积极引导新能源车辆“上山入岛”,加快引进公交带货车型,到2027年,全市新能源公交占比超85%,累计新增更新城乡公交新能源公交1600辆。提高智慧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一卡通”服务,实现全市公交一卡通刷、一码通扫,享受同等折扣。加快城乡公交数字化服务及监管系统建设,到2027年城乡公交乘客服务、企业运行、行业监管等动态系统覆盖面实现100%。
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拓展“农村客货邮”服务,引导县域发展符合地方特色的“农村客货邮”,形成一县一特点、一县一模式。试点开通农副产品定制化运输专线、季节性运输专线等特色客货邮线路,到2027年,累计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30条以上。深化“公交+文旅”出行,协同文旅部门,构建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公交出行网络,打造城乡公交观光线、文化旅游线品牌,提升旅游公交出行吸引力,保持3A级及以上景区、景点公交通达覆盖率100%。
安全监管深度融合
丰富安全监管手段,推进安全行车辅助、防疲劳驾驶等系统在城乡公交车辆上装备,加强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的动态监测。建立事故多发路段、临时临崖路段等风险预警机制,时刻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安全行车。落实部门联合监管,持续完善与公安交警、属地乡镇等单位和部门的联合审查机制,加强城乡公交线路安全审核,提升城乡公交安全运营监管水平。针对城乡站立式公交运营特点,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制定运行安全保障方案。(浙江公路与运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