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动态

“水运江苏”不负江河湖海

2024-04-09 14:44    信息来源:中国交通报   字号:[ ]   访问次数:


水运既是江苏的鲜明特色,也是突出优势。当前,,江苏正在全面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围绕覆盖更广、标准更高、联动更畅、效益更好的现代化水运体系目标,加快建设畅通高效的内河航道网、协同一体的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北翼、经济开放的水运物流网,实现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迈进。

在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就“江苏如何发挥江河湖海兼具优势,进一步做好水上运输的文章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江苏从今年开始实施《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内河航道和港口建设。

打造“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

江苏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水运优势得天独厚。

在内河航道建设方面,江苏内河航道里程 2.4万公里,占全国五分之一,总里程、航道网密度、高等级航道里程均居全国之首。江苏把二级航道网建设作为当前重中之重,首先要实现京杭大运河江苏段全线达到二级航道标准,大力推进铁水、公水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打造“两纵五横”高等级航道网,到2025年,二级及以上航道要接近1100公里,形成长江干线横穿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的二级航道“十”字形主轴,2000吨级船舶全天候畅行京杭运河江苏段。在开始推进“水运江苏建设后,淮安、宿迁等内陆城市已经从中获益,一大批产业项目陆续落地开工,仅淮安在建的百亿级产业项目就达到12个。

在内河港口建设方面,,长江江苏段承担着长江全线70%以上的货运量,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太仓港作为长江第一港,2023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804万标箱,昔日的小江港如今已经成为大枢纽。江苏将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放大“沪太同港”“甬太联动”效应,尽快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千万标箱,促进从“物流港”向“物贸港”转型,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北翼和长三角多式联运示范样本。

在沿海港口建设方面,连云港港拥有江苏唯一的30万吨级航道、全国为数不多可停靠40万吨级矿石船的码头。江苏积极推动与上海港的合作,2023年“连申快航”运量突破10万标箱、同比增长近50%;中西部有7个省份和连云港港开展“无水港”“出海口”合作,2023年连云港开行中欧班列806列、同比增长10.7%。目前,江苏正在大力推进港口无人化作业、数字化赋能,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强化对中西部和陆桥沿线地区的服务支撑作用。

2025年船舶污染物转运处置率达100%

江苏地处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和对外开放前沿,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着重要枢纽和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江苏现代化水运体系建设,对推动江苏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推进长三角交通运输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全国水运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江苏将加强智慧创新和水运绿色低碳转型。到2026年,江苏将全面建成内河干线电子航道图,完善基于智能手机的船舶全航程可视化精确助航服务,推动全省船闸由区域集中控制向全网联合调度迈进;全省拥有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的港口重点生产作业环节100%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全省危险货物码头实现100%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建成4至5个四星级以上智慧港口。

江苏将建成京杭运河、宿连航道等生态航道,创建2个近零碳船闸、2个近零碳水上服务区,打造一批“水运江苏·美丽港航”品牌。到2025年,船舶污染物接收应收尽收,转运处置率达到100%,主要港口和排放控制区内靠港船舶岸电使用量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