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建设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领导小组半年度工作推进会召开
近日,湖州市召开打造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领导小组半年度工作推进会,深入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形势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推进全市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
副市长王晓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市建设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市交通集团分管领导,各区县政府、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分管负责人等参加。市政府副秘书长姚宏主持会议。
会上,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俞正汇报了全市打造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有关情况。
未来五年,湖州市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建设工程”,加快建设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持续强化一流的能级保障、壮大一流的临港产业、形成一流的转型示范、迭代一流的营商服务,着力推动水运发展由“转型发展示范区”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跃进。
完善高能级基础设施方面,完成航道投资60亿元,1000吨级航道里程全省占比提高至35%以上;完成港口投资50亿元,建成现代化临港物流园区7个、集装箱核心港区5个、1000吨级码头泊位50个;船舶总运力达260万载重吨,平均吨位超720载重吨,千吨级船舶运力占比达30%。
发展高产值临港经济方面,引进多式联运类项目17个以上,综合物流园区实现区县全覆盖;临港经济占全市GDP比重实现新提升;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65亿吨,水路货运量达1.12亿吨,集装箱河海联运量突破100万标箱。
打造高品质生态水城方面,投运新能源船舶5艘以上,建成全国首条集新能源船舶、智慧充换电设施、智慧航道和港口一体衔接的新能源货运船舶示范航线;船舶水污染物上岸回收率达到100%,码头水污染物接收设施覆盖率达100%;水上旅游客运航线达到10条,美丽航道实现区县全覆盖。
升级高效率运输服务方面,建成智慧港口5座、智慧航道125公里;“多证合一”电子证照覆盖率达95%以上,海关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通关模式实现全覆盖;发布行业和省、市级标准20项以上,构建形成具有湖州辨识度、交通引领性的强港标准体系。
王晓军指出,湖州市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对照“通江达海、链接全球”的更高目标,还有很多“硬件”需要提升,重点要全力提升高等级航道占比,切实提高大吨位泊位数量,有效提升铁公水联运能级。
王晓军要求,要坚持以港兴业,以业兴城,推动港口与城市“双向奔赴”,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港口布局,进一步发展现代产业,进一步放大积聚效应,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
王晓军强调,要持续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改革破解瓶颈制约,不断擦亮内河水运发展“金名片”,具体要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优化运输模式、争取试点落地、强化数字赋能,全面抓实强港建设的“软件”配套。
会上播放打造全国一流内河枢纽港宣传片;各区县、南太湖新区管委会做了汇报交流。(湖州交通运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