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2482277/2023-13381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省交通运输厅 |
组配分类: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2023-08-18 |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初步思路
访问次数:一、2022年交通工作
面对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系统紧扣“两个先行”奋斗目标,坚决落实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创新制胜等重大部署,全力推进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形成12项特色成果:
一是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全省推进大会、出台实施意见,全面加快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袁家军书记作出批示,李小鹏部长书面致辞,王浩省长亲自出席,大会一直开到市县。特别是王省长对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战略部署,聚焦“4网1城1体系”建设,集中实施21个重大工程包、172个支撑性项目,总投资约2.7万亿,未来5年计划完成2.2万亿。各市党政主要负责人会后立即牵头部署、全面落实,迅速在全省上下掀起“大干交通、干大交通”热潮。我省相关举措,在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二是交通投资规模全国领先、华东首位,一批“多年想上未上”的重大项目全面突破。围绕稳住经济大盘,充分发挥交通主力军作用。1—9月,全省完成综合交通投资2735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公路水运投资1758亿元、居全国第2,同比增长14.3%(全国投资前5省份中增速第1)。六横大桥二期、苍泰高速、甬台温改扩建、甬舟铁路等“十年甚至二十年磨一剑”的重大项目全面突破并开工建设。萧山机场三期、杭州西站、沪杭甬高速抬升、杭金衢高速改扩建、瓯江北口大桥、湖杭铁路、京杭运河八堡船闸等重大项目全面建成。
三是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特别是“快转运”单日创2万人历史之最,全程“零失管、零事故、零感染”。严守海港、机场、铁路、上海入境转运等重要关口,完成1.4万名船员换班,保障航班10万架次,转接上海入境人员超7000人。圆满完成援沪人员、重点企业、重要物资保障任务,连续打赢滨江、衢州、义乌、北仑等“快转运”战役,其中义乌疫情转运12万人次、8月6日最高超2万人次,总体实现平稳有序。
四是有力落实物流保通保畅重任,获国务院总指挥部7次点名表扬。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全省部署会,组建由主要领导任总负责的指挥部。我厅牵头研究实施10方面保畅措施,出台40余项政策,迅速纠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过度管控问题,实现交通网络快速恢复。在全国首创并建成投用94个货车司机防疫服务站,获人民日报专题报道。上线“卡车司机在线”应用,推出41项服务功能,仅“线上通行证办理”一项,就发放超16万张,目前注册司机超24万人,服务321万人次。
五是密集出台一系列纾困政策,“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交通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企业经营最困难、生存最艰难的领域。我们迅速落实国家33条、省政府38条政策举措,确保“应享尽享、直达快享”。在此基础上,专门出台《民航运输企业纾困12条》《公路水运企业纾困10条》政策,召开政银企对接活动82场,推动物流专项再贷款等政策落地,实行通行费优惠措施,减免费用超30亿元。
六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推动“四港”高效联动。宁波舟山港保持较快增速,1—9月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3.8%、9.8%,重点推进总规修订,抓好大宗商品储运基地、甬舟桥岛联动开发等举措,出台“保畅通、稳货源”18条政策。出台深化“四港”联动实施方案,宁波—金华城市(群)获评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城市(群),嘉兴海河联运等枢纽加快建设,全省集装箱海铁、海河联运同比增长28%、22%。
七是擦亮“浙里畅行”特色品牌,全力服务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构建“1+12+12+N”推进体系,打造1个“浙里畅行”总品牌、12个标志性成果。首创交通共富指数,“四好农村路”2.0版纳入共同富裕重点跑道,“农村物流客货邮融合改革”纳入重点改革清单,全省3个“1小时交通圈”人口覆盖率达92.4%,城乡公交一体化率提升至75%。
八是交通数字化改革获评5星单位称号,在“最系列”评选中一次荣获“4项最佳(优)”。“交通大脑”被列为数字政府3个大脑建设试点之一,全面推进数据治理等行动,梳理汇聚数据资源47类、650亿条。“浙运安”覆盖“两客一危”车辆,并向长三角推广,被省委改革办《领跑者》专题刊登。“浙运安”“浙里畅行”“船检通”入选年度“最佳应用”,《浙江省道路运输条例》入选“最优规则”。
九是扎实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亚运6市实现公共交通车辆清洁能源全覆盖。出台交通领域专项实施方案,实施装备新能源化、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等14项举措。淘汰国三及以下营运柴油货车超5300辆,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公交、出租车超1.8万辆。上线“交通碳达峰”数字化应用,开设重载货车减排在线、大宗货物“公转水”等场景,投用交通“碳效码”。
十是坚决落实除险保安要求,安全指标下降超“50%”。深化平安交通建设,重拳实施普通货车、交通工程、“两客一危”、超限超载、水上交通等8大整治行动。圆满完成“护航二十大”除险保安百日攻坚行动,构建网格包保机制,排查整改问题750余项。成功防抗台风“梅花”等自然灾害。1—9月,全行业亡人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均下降58%。
十一是抓好亚运交通保障,有力整治“路面起伏不平”“桥头跳车”等突出问题。抽调30余名骨干组建专班,开发上线“交通指挥调度平台”,构建“1+1+10”任务体系,完成108个亚运交通保障项目。特别是落实王省长批示精神,聚焦提升路域环境、路况质量,实施“三化一平”专项整治,完成1.8万处问题点位、1155处桥头跳车治理和520公里路面养护。
十二是率先组建交通行业党委,全面加强党建引领和清廉保障。在省委组织部指导下,牵头会同11家省级单位,成立省交通运输行业党委,实施“行业党委领航护航”“基层组织建强提质”等6个专项行动,指导11个市全面组建行业党委,并实质性运转。持续优化“1+N”清廉交通体系,全系统8家单位获批“全省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
二、2023年初步安排
2023年是落实二十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之年,也是亚运举办之年。我们将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以“开路先锋”担当,全面掀起“奋战攻坚、实干争先”热潮。主要预期目标:综合交通投资与经济增长同步。计划建成高速公路184公里、普通国省道3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500公里。新增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5个、内河高等级航道23公里。综合运输稳中有增。预计沿海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达15.8亿吨、3900万标箱,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达12.9亿吨、350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00万吨。集装箱海铁、江海、海河联运量达160万、74万、90万标箱。交通共富成果不断显现。力争共富指数达83、提升1.5,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85%,高峰时段公共汽车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18公里/小时。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交通大脑核心业务覆盖率达97%,建成13个智能模块,力争新增2个“最系列”成果,打造10个以上基层最佳实践,形成25项重要科研成果和标准。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新能源公交、出租车占比分别达72%(增长5个百分点)、70%(增长7个百分点),设区市中心城区绿色出行率达70%。安全生产保持平稳。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亡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下降20%。
聚焦以上目标,重点谋划实施“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攻坚年行动”,着力抓好“6战攻坚、5大提升”。“6战攻坚”,就是紧扣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打好6场全局性、关键性攻坚战役。“5大提升”,就是着眼交通高质量发展和治理现代化,进一步抓好5方面提能升级。
一是聚焦稳经济稳增长,打好“扩投资、抓项目”攻坚战。坚持“能早则早、能快则快、能多则多”,以21个重大工程包为主抓手,全面掀起交通重大项目建设高潮。重点强化“1机制、1专班、5组、3级联动”统筹体系,首创重大项目数字化平台,落实跟踪晾晒、问题督查、考核激励等机制。力争开工甬台温高速改扩建温州段和宁波段、义龙庆高速、甬金衢上高速金华婺城至浙赣界、甬金高速改扩建、温州机场三期等项目,实现172个项目开工率超70%。建成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和宁波段一期、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金甬铁路、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杭州段等27个项目。加快推进杭淳开高速、合温高速、杭甬运河三级航道整治等36个前期项目。推进“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确保重大项目接续有力。
二是聚焦重大国家战略,打好“强支撑、筑硬核”攻坚战。纵深推进交通强国试点,落实《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省实施方案》,抓实“10方面、84项”年度任务清单;开展11个试点县,推进66项试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50%。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实施新一轮总体规划,推进甬舟桥岛联动开发、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建设,建成铁矿石储运基地启动工程;做强现代航运服务业,宁波舟山港保税燃油供应量超700万吨。深化长三角交通一体化,推进临金高速、湖嘉申线等项目,新增省际接口2个,全力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任务。
三是聚焦服务双循环,打好“畅物流、增效能”攻坚战。以“四港”联动为牵引,加快构建现代交通物流体系。重点打造“义甬舟”海铁联运通道,建成金甬铁路双层高箱示范项目,争创金华(义乌)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开工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和梅山、北仑铁路支线等工程。建设嘉兴海河联运枢纽,实现浙北集装箱主通道三层集装箱船舶全面畅通,开工鱼腥脑航道,新增海河联运作业区泊位4个以上、500吨级及以上内河泊位6个以上。打造国际航空货运高地,建成杭州机场国际货站,推进嘉兴机场和圆通航空物流枢纽建设,新增国际航空货运航线3条以上。建设现代内河航运体系,新增内河500吨级以上泊位30个,建成京杭运河二通道、湖嘉申线嘉兴段二期等项目。升级“四港”智慧物流云平台,发布“四港联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培育35个示范县、企业及创新项目。
四是聚焦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好“补短板、惠民生”攻坚战。深化交通领域专项行动,重点补齐3个“1小时交通圈”短板,提升26县基础设施水平,出台地方主导高速公路补助政策。加快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超88%,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超70%,百人以上自然村通等级公路比例达100%。加快农村客货邮融合改革,开通50条客货邮融合班线,提升改造50个乡镇综合服务站、200个村级服务点。创新“交通+”模式,建成“四沿”美丽富裕干线路450公里、美丽航道100公里、“诗路秀水”精品航线5条。
五是聚焦保障杭州亚运,打好“优服务、提品质”攻坚战。巩固“两路两侧‘三化一平’”整治成果,抓好问题点位动态清零,完成干线公路养护800公里,全面消除公路、铁路沿线“脏乱差”、桥头跳车和路面高坡差等问题,确保路况优良平整、路容路貌整洁优美。推动实施交通“十大精彩点位和十大精彩事项”,上线“浙里畅行”亚运版,绘制亚运出行“一张图”,营造高效便捷舒适出行环境。完善交通运行整体保障方案和133个配套子方案,制定上海抵离专项交通保障方案。建设全省统一指挥调度平台,构建区域协同指挥体系,高标准完成交通服务和物流保障任务,守牢环浙、环杭交通“防护圈”。
六是聚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打好“严管控、保畅通”攻坚战。继续守牢港口、机场、铁路和上海口岸入浙转运等前沿关口,压实入浙首站负责制,加强全省512个高速出口、90对服务区、80个铁路站、138个客运站、在建工程等常态化防控,坚决落实“快转运”任务。认真履行保通保畅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完善三级督办机制,用好“卡车司机在线”、防疫服务站等有效举措,坚决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反弹。加快构建交通物流监测体系,上线“交通物流在线”应用,争取列入国家保通保畅重点应用场景试点。
七是实施“创新赋能”提升行动。纵深推进交通数字化改革,加快“交通大脑”建设,深化数据治理等专项行动,基本建成“交通一张图”;“浙运安”上线3.0版,危货扫码作业率超95%,客运实现扫码闭环;“卡车司机在线”注册人数超25万人,服务人次超300万;“一流强港”“浙路品质”“船检通”等应用迭代升级;建成智慧高速500公里、智慧航道100公里。加快补齐科技创新短板,集中推进港船多能源融合等8个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攻关,开展新一批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和“揭榜挂帅”,举办科创中心成果推介活动,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年产值增长10%。实施综合交通产业三年行动,抓好产业链和产业园区培育,筹办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
八是实施“绿色转型”提升行动。落实《交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完善交通碳达峰政策体系,出台奖补政策,制定老旧车辆、低碳示范项目等配套政策。迭代“交通碳达峰”应用,发布低碳发展指数,推行“碳效码”“碳积分”,推广大宗货物“公转水”等重点场景。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出租车1.1万辆,淘汰老旧营运货车超3000辆。推进6个高速公路、水上低碳服务区建设,新增800个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力争省管内河船舶污染物接收量“零排放”、转运处置率保持95%以上,新建港口岸电设施100套。
九是实施“平安建设”提升行动。完善重大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实施分类分级管控。深化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完成400个以上平交口整治,改造危旧桥梁180座,4、5类桥隧当年处治率达100%。推广数字治超,开展总重80吨以上货车专项整治行动。落实《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深化铁路沿线安全治理,确保沿线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建成3个以上样板示范段。完善交通应急体系,全力做好重大会议、重要活动维稳安保。
十是实施“法治保障”提升行动。深化法治交通建设,重点推动《浙江省民用航空条例》立法。落实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深化交通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加快推动法治平台和重点场景推广应用。深化“信用交通省”建设,加快推进数字信用平台和重点场景建设。继续抓好行业改革,重点推进交通投融资、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预算绩效管理等改革。
十一是实施“党建引领”提升行动。擦亮行业党建特色品牌,推进线上线下服务阵地建设,新增2个以上区域行业党建分品牌、20个以上企业子品牌,新建货运企业党组织15个以上,培育25个“双强六好”党建示范点、推选30名省级“最美货车司机”。打造清廉交通标杆示范,迭代升级“阳光监管”应用,联合省纪委持续开展招投标、设计变更等专项整治,加快出台一批堵漏洞、补短板制度,选树20个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