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4信息公开资源库/col/col1229244890/index.html动态新闻/col/col1229304974/index.html交通时讯/col/col1229304975/index.html

全省水上服务区首个“被动房”完工

2023-07-28 08:58    信息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字号:[ 大 中 小 ]   访问次数:


省水上服务区首个“被动房”完工!.jpg

在京杭大运河畔,近日,全省首个水上服务区超低碳“被动房”项目——练市水上服务区综合楼改造正式落成。

“被动房”学名又作“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一种无需主动供应能量就能满足采暖和制冷需求的全新绿色建筑。通常需要借助建筑本身的高性能外围护结构,充分利用地热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动式采暖(制冷)系统的依赖,从而大大降低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标准要求每年采暖(制冷)需求不超过15kwh/㎡,一次性能源总需求不超过120kwh/㎡。

练市水上服务区“被动房”总改造面积为1145㎡,整体改造周期为半年,共有三大亮点:一是挖潜使用了新能源。房顶屋面光伏,使用了第三代N型单晶高效双面双玻组件,覆盖面积达到220平方米,实现了可装面“罩面式”全覆盖。全新的地源热泵系统,换热管深入地下100米深处,能够通过与常年温度在15摄氏度左右的地下水进行冷热交换,以少量的设备运行电能实现5倍的制热制冷效率。两项技术叠加,促使该建筑可再生能源设计利用率达97.2%,设计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了90%。二是大量植入了新建材。严格执行近零能耗建筑国家技术标准。通过大量使用高隔热隔音、高密封性的建筑外墙和门窗,使得室内理论上可常年维持在“恒温(20-26℃)、恒湿(30%-55%)、恒氧(二氧化碳浓度≦900ppm)、恒洁(PM2.5≦50ug/m³),恒静(室内噪声级小于40dB)”五恒状态。三是拓展尝试了新技术。通过“全热回收新风系统、溶液除湿系统、电气节能系统、碳排智控系统”立体组合,引进无热桥设计和一体化施工工艺,进一步做强了综合降碳能力。据专业测算,该建筑“供暖+空调+照明”的单位面积年运行碳排放量18.37kg/㎡。以参照普通办公建筑场所碳排放26.69 kg/㎡计算,整体建筑相较于2016年起执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还降低约31.2%的碳排放。

目前,该项目正在向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申报“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标识”。作为全省水运公共服务领域首个“非传统”建筑改造项目,练市水上服务区“被动房”所携带的一众“绿科技”,将为南来北往的船家人送上“可知可感可享”的全新低碳体验。

下一步,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将继续依托该服务区改造既有成果,在“科技降碳力、人文关怀力、文化展示力”三个方向上持续发力。在近零碳探索之中,同步推高船岸服务供给力,加强大运河文化的特色渲染,努力将其打造为一个“低碳智治、船岸亲清”的现代化示范性水上服务区。(浙江港航微信公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