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劳模精神,争做先进职工
——“我心向党 匠心筑梦”浙江交通劳模工匠凝聚奋斗力量系列巡回宣讲走进宁波
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在不断学习“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时,每一个交通人都能成为先进职工。7月6日上午,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工会主办的“我心向党 匠心筑梦”浙江交通劳模工匠凝聚奋斗力量系列巡回宣讲宁波站在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举行。
会议现场精心布置宣传展板,并全程进行现场直播,来自宁波“交通劳模工匠之家”的成员和宁波交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宁波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共计100余人参与此次宣讲会,共同聆听劳模故事,学习劳模精神。
宁波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曲庆艳致辞并指出,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省交通运输厅开展“劳模工匠凝聚奋斗力量系列巡回宣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宁波交通的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劳模工匠的先进故事,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宁波交通实践中长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为在当好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建设交通强市中努力工作、贡献力量。
宣讲会上,宁波市妇联副主席、宁波公交驾驶员、全国劳模陈霞娜,浙高运丽水管理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刘松荣,杭州技师学院专业技术老师、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杨金龙,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全国劳动模范王昌将,嘉兴市交通执法队、全国劳动模范吴建林等5名从浙江交通不同子行业、不同时期、省市代表中遴选的劳模工匠分别用生动的事例、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分享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劳动托举梦想、用实干创造未来的奋斗故事。
被乘客称为“贴心人”“好闺女”的陈霞娜有一个“小本本”,上面记录着她在28年来每天驾驶公交车行驶在宁波的大街小巷所遇到的难题和解决的方法。36路全线单趟有99条斑马线,32个红绿灯,她了然于心;舍小家为大家,在火车站连续25年保障春运凌晨接驳专线,放弃了和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的机会;行驶里程已超60万公里,保持着安全“零事故”、服务“零投诉”的记录。她带头成立了宁波公交劳模先进服务队,积极传授岗位技能,发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她总结出“五心”服务法,积极投身“娜”讲党课,“娜”听民言,“娜”片阳光等事业,服务民众,“无论走多远都不忘来时的路。”
刘松荣发明的“刘松荣路灯光感应控制技术操作法”,被命名为浙江省先进职业操作法,其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浙南高速公路照明节能改造,引用课题研究成果,每年为企业节省电费1065万元。他永远相信,往前再进一步,就会有意外收获。他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可以了、就这样”这些词汇,只有追求极致、精益、完美。在不断地工作于实践中,提炼出了不唯书本与权威、不唯上,只唯实的心得。
来自杭州技师学院的杨金龙,从偏远山区的农家男孩成长为世界冠军,他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工匠精神。从他的经历中看到了什么叫做唯才是举,破格提拔人才;依靠着过硬的技术,他获得了特级技师职业资格,享受正高级职称待遇,成为了梦寐以求的老师。他助力中国实现了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零的突破,获得43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在比赛中总结已有成果,怀抱着虚心求学态度,和国际专家保持联系,使得相关技术一直保持在行业内前列。他相信“工匠精神会传承得越来越好。”
王昌将用脚丈量着浙江桥梁的发展,他奔走的30年,既是自我奋斗的岁月,也是浙江由桥梁大省转变发展为桥梁强省的历程。他永远在现场、永远在工地,兼顾着设计的理想和施工的现实,在诸多项目建设中解决了许多施工难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工程项目管理和施工工艺的优化方案,把中国的桥梁建设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在甬台温,他带领着一批自掏腰包300元建设高速的交通人;在舟山跨海大桥,一去四年、沧海桑田,大陆连岛、顺利通车,迎接舟山人民的“第二次解放”;在研究院,他敢为人先倡导发展桥梁工业化,积极推进产业转变。他热爱自己的事业,见证着交通建设带动地区发展与共同富裕。
吴建林是一名参加对越反击自卫战的战士,是一名有着大禹治水气魄的抗洪勇士,也是一名在交通领域积极维护人民利益的卫士。作为士兵,他不畏牺牲,将手榴弹压在了自己身下的堡垒内,身体内永远留下了这些功勋章一般的20多枚手榴弹片;作为交通人的他,始终不忘初心,勇救落水市民、抢险起火货船,“等到老了抱着孙子,给他讲起他爷爷的曾经时,前半生是很精彩,后半生更加精彩。”
宣讲会后,在场干部职工纷纷举手提问,对劳模们的事迹充满好奇和崇拜,现场学习进取氛围浓厚。劳模们分别回答了如果再来一次是否会更改自己的选择和当初入党时的激动心情等问题,激励在场人员红心向党、筑梦匠心、学习劳模精神、争做先进交通人。(来源:交通旅游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