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交通之为”回应“司机之呼”
近日,浙江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企业解难题、我为基层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最佳实践案例评选结果出炉,省交通运输厅《“暖心行动”解决货车司机“三难”》成功入选。
道路货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业,具有显著的公共服务属性,也是整个流通体系中,唯一能够实现“门到门”的运输方式,与社会生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李克强总理5月24日在浙江考察时,提出要“保障货车司机权益,深化运输领域便民服务,推进驾驶员从业资格证补发、换发、变更、注销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
“三难”问题是货车司机最集中最迫切的诉求。“办证难”主要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跨省流动性大,资格证、营运证等年检需回注册地办理,往返不便;“停车难”主要是货车流量大、停车位少、休息服务设施不完善,公路沿途停车休息就餐条件艰苦,影响身体健康及行车安全;“通行难”主要是部分高速公路及收费站点拥堵,存在限高限宽等通行受限条件,货车ETC信用授权难、办理不便等。
强化数字赋能,破解“办证难”
举措一: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和“浙里办”上线货运司机从业资格证、车辆营运证等高频电子证照,有效解决异地亮证、核验、从业问题。
举措二:是深化营运货车“三检合一”。实行“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实现营运货车综检、安检和环检“三检合一”。车辆平均检测时间缩短2/3以上,“浙里办”群众网上“好评率”达到98%以上。有关做法被交通运输部专门发文推广。
举措三:推动道路运输从业资格管理制度改革。取消普货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受部委托,牵头开展道路运输从业资格制度资格全国性调研;提供浙江方案,提出取消继续教育、取消诚信签注、简化变更转籍等政策建议。
强化设施建设,破解“停车难”
举措一:深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增扩建。首次将服务区增扩建项目列入全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召开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增扩建推进会,解决服务区扩建土地难题。目前,3对服务区已开工建设,7对服务区已完成立项、工可审查,预计亚运会前增加900个货车停车位。
举措二: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提升。出台《“迎亚运建窗口”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提升行动方案》,投入10亿元,完成10对服务区整体改造、智慧化改造等工作,新增120个危化品停车位,预计年底前增加150个危化品停车位,危化品车辆停车位增加20%。
举措三:加大危货车辆公共停车场建设力度。全省共计划建设危货车辆公共停车场31个,总占地面积1140余亩,总投资超8.6亿元,预计将增加停车位2700余个,目前8个已基本建成投用。
举措四:着力深化“司机之家”建设。共建成“司机之家”29个,其中3个获得交通运输部“品牌服务司机之家”荣誉称号,5个被评为5A级“司机之家”,5A级数量排全国第2(其中服务区5A级“司机之家”数量全国第一)。
举措五:不断完善普通公路服务设施。建成普通公路服务站1000个,新增停车位超5000个,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和国省干线公路。交通运输部在宁波召开全国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服务设施建设现场会推广我省经验做法。
强化服务提升,破解“通行难”
举措一:深化高速公路拥堵收费站专项治理。梳理提出全省14个易拥堵高速公路收费站,制定“一站一策”的疏堵方案。
举措二:加大货车ETC发行使用力度。创新货车ETC发行模式,为货车司机提供信用授权和通行费资金兜底服务。完善服务网络,在58个高速公路服务区、41个收费站设置ETC服务网点,为货车司机提供ETC发行、激活、更换等服务。目前我省货车ETC使用率达74%,居全国第三。
举措三:强力推进违规设置妨碍货车通行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整治。整治以来,共拆除违法限高限宽设施375处,基本做到应拆尽拆,并对依法保留限高限宽设施全部进行公示。
举措四:扎实推进港区园区与高速入口“一次称重、数据共享”试点。扩展数字化改革场景,在宁波港和义乌港进行港区园区和高速入口“一次称重”试点,将称重数据直接接入高速公路路网运行系统,路网系统采信源头数据,入口不再进行称重,提高高速公路入口车辆通行效率。
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强化顶层设计,出台货运高质量发展意见;突出民生服务,办好一批暖心实事;全面深化改革,上线“卡车司机之家”平台,以“交通之为”回应“司机之呼”,把继续全力做好货车司机权益保障的有关工作,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着力点和检验成效的“试金石”,不断提升货运司机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来源:省公路与运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