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02482277/2020-13391 | 文件编号: | 发布机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
组配分类: |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2020-11-17 |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访问次数:一、2019年全省交通运输主要工作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省交通运输发展进程中非常特殊的一年。在部省坚强领导下,围绕交通强国和“两个高水平”建设,全力实施1210交通强省行动,加快综合交通“三区”建设,集中力量谋划、部署、实施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重大工作,特别是我省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全领域、全方位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之一;综合交通投资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稳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全球前三;龙丽温高速公路文瑞段、文泰先行段建成通车,基本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全面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普通国省道路况国检连续两年全国第一;出台首个“四好农村路”省级标准;湖州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经验全国推广;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万人次,萧山机场跃升至“4000万级”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我省成为全国唯一的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省和全国首批应急救援航空体系建设试点省;稳妥完成省级交通机构改革;成功举办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和长三角综合交通发展大会;“浙里畅行”指尖出行服务正式上线;主题教育、“三服务”等多项工作得到部省领导充分肯定,“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平稳推进机构改革。坚决落实中央、省委改革要求,聚焦“优化、协同、高效”,圆满完成机构改革各项任务,实现交通机构职能整体性、系统性重构。进一步强化综合交通统筹,明确“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划归“海港规划建设管理”、划入“渔船检验监管”、拓展“民航机场管理”等职能,形成“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体化”格局。进一步优化机构职能,整合下属5局并新设3中心,省级行政职能全面回归,机构调整、人员转隶平稳有序。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后评估工作,全面厘清职责界面,工作运行高效顺畅、整体合力显著增强、实干氛围更加浓厚。省级事业单位改革、地方交通部门机构改革、公务员职级并行等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突出高质量、交通味、真效果,提前谋划、精心组织、统筹推进。厅党组带头践行“五个一定”、“六个示范”承诺,9次专题研究部署,高标准组织集中学习、专题党课、支部研讨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等百余场活动。实施“心路相连”民生调研,开展“百人蹲点”、“千人微访”。制订调查研究、民生实事、破难攻坚、提能增效、建章立制等5张清单,完成188项重点任务和整改项目,有效破解新奥LNG运输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
三是扎实开展“双领双联三服务”活动。围绕省委“三服务”统一部署,紧密结合交通实际,聚焦“项目、企业、群众、基层”四大重点,做到早启动、早部署、早推进。厅班子成员领衔服务一批重大项目,领衔破解一批重点难题,联系服务一批基层点,联系结对一批基层支部。组建11个厅专项服务组,深入杭州绕城西复线、临金高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110余个重大项目一线,密集走访省交通集团、机场集团、海港集团、曹操专车等50余家企业和基层站所,跟踪服务庆元、淳安、泰顺等26个加快发展县,收集梳理6大类270项问题清单,现场协调解决131项,持续跟踪服务139项,形成“真服务、深服务、大服务”浓厚氛围。
四是推动综合交通投资再上新台阶。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资金、土地要素制约等困难,我们牢牢把握交通建设主责主业,紧扣“四大”建设年活动,提前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创纪录地争取到部省资金416亿元,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得到5000万元资金激励;联合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出台专项政策,加快项目前期、强化用地保障;深化“十百千”督查服务,建立“每周协调、每月预警”等机制,一项一项攻坚、一项一项突破。初步统计,全省综合交通建设投资3040亿元、占全国近1/10、同比增长12%,其中公路水运投资1745亿元,居全国前列、华东首位。建成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等14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穿山港区支线29公里铁路,龙丽温文瑞段等6项225公里高速公路、350公里普通国省道和宁波机场三期新航站楼工程。开工金甬、杭温、湖杭等5项铁路,申嘉湖安吉孝源至唐舍段等5项高速公路,湖嘉申航道嘉兴段二期、萧山国际机场三期、台州机场改扩建等项目。推进梅山集装箱码头、杭绍台铁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京杭运河浙江段等项目建设。全省综合交通骨干网络更趋完善,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达254个、铁路里程2877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646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595公里、机场航站楼面积75万平方米。
五是全力服务重大战略。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成立由省领导任组长的起草组,迅速研究编制我省贯彻实施意见,开展一系列基础性、支撑性专题研究;同步编制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形成“1+9+11”规划体系;制订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方案,细化编制三年行动计划,筹备全省动员大会。围绕长三角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先行谋划沪甬、沪舟等战略通道并成功纳入国家规划;开工临金高速临建段,建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等省际“断头路”;沪浙小洋山北侧合作开发取得突破,完成规划编制并具备报批条件,开工配套围垦工程;开通13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深化联合治超等专项行动。服务“一带一路”持续推进,宁波舟山港航线数增至244条、其中“一带一路”航线达89条,海丝港口合作宁波倡议、中印尼港口合作、16+1贸易指数及宁波港口指数列入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果清单,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一带一路”迪拜站等合作项目加快推进;新开通民航国际及地区航点19个,国际航点总数达102个、延伸至五大洲。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加强长江沿线港口合作,着力解决船舶、港口污染问题并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六是持续提升运输服务能力。综合运输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完成客货运量10.5亿人、28.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8%、7.5%。沿海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13.5亿吨、306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8%、5.7%,其中宁波舟山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达11.2亿吨、275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7%、4.6%。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7015万人次、9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3%、6.6%,投用省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开通运营4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邮政业务总量3050亿元、同比增长31%,快递业务量突破132亿件、占全国五分之一、同比增长30.7%,成为全国快递业“两进一出”工程唯一试点省份。落实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四港”联动发展,组建运营商联盟,实施“141”示范工程,“宁波舟山港—浙赣湘(渝川)”海铁公联运列入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江海河联运、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超3.3亿吨、8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3.8%、33%,铁水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等减费政策,全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5亿元。
七是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全面梳理、规范和精简权力事项,取消、下放18项省级审批事项。打造“浙里畅行”特色品牌,出台向公共服务领域延伸“五畅”行动、20条便民举措,杭州火车东站实现单向“免检换乘”、网约车合规率全国居前。加快数字交通建设,“掌上办”、 “跑零次”事项达95%以上,“掌上执法检查”率达99%,5类电子证照实现长三角互通互认。积极创建“信用交通省”,全面推广容缺受理、“红黑”名单和联合奖惩机制,建立交通工程领域信用评价负面清单。加快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浙江省公路条例》通过省人大初审,废止139件规范性文件,统一执法文书等标准,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监管清单等15项制度。启动执法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非现场执法试点,省厅获全国“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
八是全面完成撤站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要求和部省部署,成立由省领导牵头的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迅速制订我省实施方案,组建工作专班集中办公,7次召开全省撤站工作推进会,建立“每周例会研究、定期通报进度、实时督导服务”等机制,高质量落实6大类30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15个省界收费站拆除和近2000套门架系统、2200余条车道改造、423个收费站入口称重检测设备安装联调。出台我省收费政策调整方案。超额完成交通运输部ETC推广任务,全省用户数达1377万户,在籍汽车安装率83%,高速入口使用率76%,公务车、特种车安装率100%。高速公路超限率长期居高不下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实质性突破,从7.2%大幅降至1%以内。
九是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提升交通智慧化水平,宁波舟山港成为国内首个集装箱进出口全程“无纸化”港口,梅山自动化码头进入试运行阶段,杭绍甬、沪杭甬、杭州绕城西复线等智慧高速项目加快推进,同步开展标准体系、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研究,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路测工作。组建未来交通科创中心,实现首批8个科研和高端人才平台落地,筹建长安大学杭州研究院,成功申报人工智能等行业研发中心。纳入省部级重点研发计划、部重大科技创新成果16项,发布及编制地方标准15项。优化综合交通智慧云平台,完成信息系统评估,推出智慧高速云控平台1.0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入选国家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高水平技能竞赛获奖总数再创历史新高。
十是大力培育综合交通产业。坚持“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产业培育”,健全常态化协调机制,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发布数字化产业地图。深入对接中交集团等龙头企业,实现总投资300亿元的一批产业项目落地,谋划布局萧山智慧交通小镇等园区建设。成功举办第二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吸引8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观展人数超5万人次、项目签约374亿元,得到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关注。
十一是防范化解交通安全风险。加强港口危化品等重点领域监管,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攻坚战要求,积极联动公安部门,合力推进公路安全防护提升工程、“两客一危”和新业态监管等工作。集中开展“双百日”整治、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发现并处置问题隐患1.4万个。加强高速公路夜间危化品运输管理。修订完善综合交通安全应急预案,加快公路、水上应急基地建设,开展各类应急演练305场次,圆满完成平安护航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安保维稳工作,成功防抗超强台风“利奇马”,全省交通领域无一人因灾死亡、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近千个在建工程均无较大损失。行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2%和35.6%。
十二是高标准办好民生实事。实施高水平“四好农村路”攻坚年行动,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1.9万公里,实现安防工程 “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纵深推进城市治堵,排查整治51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乱点,推进轨道交通建设668公里、新增停车位13.7万个,新建改建公交站点1800余个,公交移动支付基本覆盖县级节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累计淘汰老旧营运货车2.4万辆,新增清洁能源公交、出租车1.6万辆,改装内河船舶污水收集装置超3000套,实现船舶排放控制区省域全覆盖、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岸电设施全覆盖。推广机制砂应用,高速公路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超90%。
十三是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践行“三不”要求,加强清廉交通建设,扎实开展“廉政建设无盲区”、“清廉交通宣教月‘八个一’”等活动,排查梳理10大类146项风险点、全面完善防控制度,开展厅管厅属8家单位内部审计,加强日常监督和执纪问责。深入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出台实施细则,全省性督查考核减至3项,会议、文件和“三公”经费进一步精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出台发现培养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实施意见,开展新时代交通精神大讨论、“我和我的祖国·70年一路同行”等主题活动,营造崇尚实干、风清气正良好氛围。
二、2020年交通运输工作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交通强省建设打基础的关键之年。2020年主要预期目标为:
——投资建设方面。综合交通建设投资计划完成3000亿元,力争突破3300亿元,同比增长10%;建成高速公路470公里,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全面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新增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617公里、沿海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内河千吨级航道60公里。
——运输生产方面。预计全年综合运输客货运量达10.6亿人、30.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0.5%、7%。沿海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13.9亿吨、3160万标箱;机场旅客吞吐量7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1.5万吨,继续保持平稳增长。邮政业务总量3800亿元、快递业务量超160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5%、23%。确保完成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预计铁路、水路货运量4180万吨、11亿吨,较2017年分别增加650万吨和2.3亿吨;江海河联运量3.5亿吨,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突破100万标箱。
——绿色发展方面。累计淘汰老旧营运车辆3.5万辆。城市公交、出租车清洁能源率达80%,分别提高6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100—400总吨内河船舶污水设施安装率100%。
——安全发展方面。营运车辆百万车公里死亡率低于0.3人,营运船舶万船航次死亡率低于0.4人,力争营运客车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14%。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抓好综合交通投资和重大项目攻坚。关键围绕稳增长和防风险要求,集中力量狠抓落实。一要抓好目标任务分解。迅速制订细化清单,尽早下达投资计划,确保3300亿元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专项领域、分解落实到各市和省级三大集团、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二要积极破解要素制约。抢抓逆周期调节重大机遇,用足用好政策利好,提前谋划、积极对接,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深化项目前期、创新融资机制、强化用地供给等方面破解难题,力争多开工一批重大项目。三要齐心协力推进建设。深化“十百千”督查服务,加强监测分析和统筹协调,确保建成商合杭、衢宁、金台和杭州、宁波地铁等8个铁路和轨道交通项目,龙丽温文泰段、临金建金段、杭州绕城西复线、杭宁高速拓宽等8个高速公路和260公里以上普通国省道项目,以及穿山港区中宅矿石码头二期、京杭运河四改三嘉兴段、舟山机场国际航站楼二期等项目。开工杭温二期、金建、衢丽等铁路项目,杭绍甬高速杭绍段、义东高速等5个高速公路和200公里以上普通国省道项目,马迹山40万吨级矿石中转码头三期、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航道扩建、丽水机场新建等项目。
(二)谋划启动高水平交通强省建设。认真贯彻国家《纲要》和省委省政府部署,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成立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编制发布我省贯彻实施意见,召开全省动员大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全面完善规划体系,紧密联动全省国土空间规划,统筹规划“水陆空铁轨管邮枢”等要素总体布局,出台《全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和各专项规划,同步编制“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确保有效衔接、压茬推进。加快实施全国试点工作,扎实推进12方面46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确保形成高质量成果。进一步动员各市县(市区)、企业、院校,开展各具特色的专项试点,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为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围绕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参与编制长三角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协同推进一体化示范区交通规划布局,继续深化沪甬、沪舟等战略通道研究。建成千黄高速、叶新—姚杨公路、兴豪路等省际“断头路”项目,力争开工苏台高速。深化长三角港航合作,完成小洋山北侧码头规划方案报批、力争项目全面开工,推动内河船舶“多证合一”在长三角地区互认,新增3条以上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以港口、机场为重点,打造国际枢纽港,深化与西班牙阿尔赫西拉斯港、阿联酋迪拜站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港口合作,积极拓展民航国际国内航线,新增国际及地区通航点8个。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发挥水运比较优势,加强港口污染防治和水域排放管控,深化长江沿线港口合作。围绕“四大”建设提速提质,大湾区重点推进杭绍甬智慧高速等标志性工程;大花园重点构建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大通道重点建设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项目;大都市重点建设杭州西站等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打造“三个1小时”交通圈。
(四)推进综合运输提质降本增效。完成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大宗货物“公转水”、“公转铁”,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建成头门港区等铁路支线和浙西公铁联运物流园铁路专用线,确保水路、铁路货运量分别增加3000万吨、250万吨,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25%和9%以上。深化“四港”联动,支持运营商联盟做大做强,谋划实施新的合作项目;细化“141”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推进义乌铁路物流中心扩建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实质性启动“信息港”建设,实现智慧物流云平台1.0版上线运行;加快顺丰航空集装器空陆联运等全国多式联运示范项目,谋划建立“联程运输一体化运营平台”。统筹建设台州物流园区等19个综合货运枢纽,制订货车厢式化推进方案,鼓励供应链服务、冷链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落实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ETC通行优惠等政策,力争降低企业物流成本28亿元以上。
(五)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组织编制高水平建设世界一流强港行动纲要,出台现代航运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深化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落实相应重点改革任务。实施拓内陆、进长江、联大洋行动,继续保持港口生产高位增长,宁波舟山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力争完成11.4亿吨、2840万标箱,联动嘉兴、温台两翼港口和内河港、无水港发展。完成沿海港口、内河航道与港口等中长期规划布局,调整海盐、大麦屿等重点港区规划。加快建设金塘港区等专业化集装箱泊位、马迹山等大宗散货和穿山等LNG码头项目,力争舟山绿色石化配建原油码头系列难题等取得实质性突破,推动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
(六)提高航空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推进民航强省建设,提升杭甬温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实施高铁、城际轨道、地铁进机场工程,实现三大机场全部通达轨道交通。谋划推动嘉兴航空联运中心建设,加快打造货运航空枢纽。制定通用机场省级补助政策,加快推进东阳横店改扩建、台州湾、宁海等4个通用机场建设,完善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布局,为我省航空救援与应急体系建设提供基础保障。深化低空飞行服务体系全国试点建设,推动德清、新昌、舟山等飞行服务站通过民航符合性检查。保持建德至黄山、舟山等短途航线常态化运营。
(七)强化公路通行服务能力。优化干线公路路况水平,全力做好迎“国检”工作,确保8月底前完成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大中修2250公里,路况指标分别达到94和93以上。实施普通国省道竣工验收“清零”行动,升级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推进干线公路提速、提标、提质。开展普通公路治超三年行动,严格实施“违法失信清单”管理,确保普通公路超限率明显下降,高速公路超限率控制在0.5%以内。围绕乡村振兴和美丽城镇建设,高水平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实现90%以上平原地区乡镇和4A景区通二级公路,80%以上山区乡镇和3A景区通三级公路,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50%,200人以上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等级公路。出台农村公路中长期发展纲要,制订深化管养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落实三级路长制。深化“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设,先行开展省域、市域示范创建工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结对帮扶等工作。
(八)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总结推广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经验,研究制定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全面贯通杭平申线等海河联运主通道,加快畅通京杭运河二通道、浙北内河集装箱主通道等瓶颈,谋划建设钱塘江、杭甬运河“四改三”及复线通航设施,建成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等12个500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加密运输航线并实现常态化营运,提升水上服务区设施。推动港产城联动,鼓励水上客运、旅游航道等绿色产业发展。
(九)深化科技创新和智慧交通发展。推进梅山港区智慧港口建设试点,推广“无纸化”、“智能理货”等应用;出台智慧高速建设指南,完成沪杭甬高速绿色能源使用、5G通信网络等试点应用,以及杭绍甬智慧高速智慧部分设计工作,深化杭州绕城西复线等试点建设,启动杭州湾大桥及接线智慧化改造;加快智慧航运、智慧机场、智慧园区建设,推广城市大脑等数字化应用。做强未来交通科创中心,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机制创新,加快长安大学杭州研究院落地,基本形成智慧交通、公路工程等7大研究平台框架,培育通用航空等重点实验室和高端人才平台。推出重大科技项目公开招标,完成人工智能应用等10项以上科研成果。完善全省交通行业地方标准体系,发布及编制地方标准10项以上。
(十)坚决打好交通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高质量完成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落实机动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I/M)制度,新增和更新城市公交车、出租车中清洁能源车比例90%以上。完成100—400总吨内河营运货船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全省主要港口岸电覆盖率达80%。深入推广机制砂应用,提高交通工程材料循环利用率。
(十一)纵深推进城市治堵。紧扣“畅通交通示范省”建设,推动治堵工作由城市向县、乡、村拓展。重点落实“两提升、三加强、三试点”,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发展,鼓励引导绿色出行,提升慢行交通环境和交通管理效能;聚焦治堵核心难点,加强公交出行保障、镇村景区治堵和城市停车产业提质增效;统筹巩固杭州、宁波公交都市建设和杭州数字化治理效能提升系统等三项全国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全省治堵再上台阶。
(十二)壮大综合交通产业。聚焦“四新”,全面落实产业发展规划、政策、统计等制度举措,加强交通建筑工业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政策研究,支持高铁轴承等一批自主创新产业发展。以萧山智慧交通小镇等为重点,集聚高端交通产业,培育打造省级示范园区。建立联动服务机制,持续推动嘉兴蓝箭航天中心、中唐空铁新能源等产业项目落地。高标准办好第三届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加快打造全国性产业合作平台。
(十三)牢牢守住交通安全发展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风险隐患双控体系,强化港口危化品、内河水上交通、“两客一危”、交通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深入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杭州绕城高速下沙互通等87个省级事故多发点段整治,在全国率先消除国省道三类以下桥梁。全面完成公交车驾驶区隔离装置、“两客一危”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使用,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建成投用6个国家和省级应急保障基地,实现省市县路网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互联互通。认真履行维稳安保、网络安全等职责,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行业安全稳定。
三、全面提升治理效能,为交通强省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加快形成与高水平交通强省相适应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一是坚定不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全省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压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加强基层支部建设,擦亮交通特色党建品牌。
二是坚定不移抓好“最多跑一次”改革。取消、下放及调整10项以上办事事项,落实交通公共服务“五畅”行动,深化“浙里畅行”品牌建设。建立交通项目立项到建成“全周期”服务机制。出台数字交通建设方案,基本建成“掌上办事部门”和“掌上办公部门”,掌上执法系统“周使用率”超80%,完成省级交通信息系统整合,建成道路运输综合监管平台等示范项目,开通“浙里办”交通主题服务专区。扎实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优化交通运输部门机构职能、流程设置和工作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公路管理体制、交通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等重点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三是坚定不移深化“三服务”活动。坚持以上率下,厅班子切实发挥“头雁效应”,开展“六个一批”活动,领衔服务重大项目、破解重点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助推产业落地、紧密联系基层站点和党支部,以“绣花功夫”把“三服务”送到家、做到位、抓到底。坚持效果导向,梳理制订任务、问题、责任、落实“四张清单”,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小结、一年一考核”机制,形成高效工作闭环。坚持系统联动,省市县交通部门要结合实际,制订细化方案,同步开展“三服务”活动,建立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的工作体系,使企业群众遇到困难时找得到、用得上、靠得住。
四是坚定不移强化法治建设。出台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省交通法规框架实施意见,推动颁布《浙江省公路条例》,加快道路运输等法规规章修订,开展立法后评估。推进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管理和合法性审查,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实施“法治护航强国路”系列普法活动。深化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完成市县执法事项梳理划转,抓好行政执法能力和“四基四化”建设,开展基层规范化试点,推行轻微违法行为责令承诺制,加强执法监督。以信用交通省建设为抓手,探索完善新型监管机制,研究制订新业态规范化监管制度。
五是坚定不移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优化交通干部队伍结构,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机制,从严干部管理监督。实施交通部门“两强三提高”行动,加强基层、基础、基本功建设,提高学习研究、战略谋划、综合协调、专业管理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科技人才培养,推进新型智库建设,打造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交通精神,做好行业新闻宣传工作,为交通强省建设营造良好氛围。
六是坚定不移深化清廉交通建设。围绕“三不”要求,落实清廉交通建设实施意见,深化廉政建设无盲区活动,强化审计督查,完善防控体系,从严监督执纪问责。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巡察与“回头看”,加强廉政常态化教育。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业,在日常开支、工程建设等方面厉行节俭、精打细算,大力压缩不必要支出,切实把钱用在刀刃上。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36条办法”,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反弹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