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4信息公开资源库/col/col1229244890/index.html规划信息/col/col1229232715/index.html专项规划/col/col1229232735/index.html
索引号:002482277/2017-12575 文件编号:浙交〔2017〕83号 发布机构: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组配分类: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2017-05-05

关于贯彻实施《“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

  访问次数:

各市交通运输局(委)、发改委,义乌市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嘉兴、舟山、台州市港航(务)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发〔2017〕11号)(以下简称《规划》),结合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三五”规划、部省共同推进浙江“现代交通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以及“1210”交通强省行动计划,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规划实施的重要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必须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引领带动现代化建设。《规划》实施的主要意义:一是满足经济发展新常态对交通运输提出的新需求。站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对交通运输提出了多元、舒适、便捷的客运需求,以及经济、可靠、高效的货运需求,《规划》提出了完善交通网络布局,加强运输服务一体化衔接,促进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运输供给。二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规划》突出了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开放通道,构建区域协调发展交通新格局,发挥交通脱贫攻坚基础作用,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力支撑了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划》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交通运输服务人民,推行绿色安全发展模式,着力提高交通运输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了持续增长新动力。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化布局

1.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

《规划》提出构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内畅外通的“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经过浙江省的有:“一纵”沿海运输通道、“二纵”北京至上海运输通道、“三纵”北京至港澳台运输通道、“七横”上海至瑞丽运输通道。

“一纵”沿海运输通道。北起同江,南至防城港、三亚。浙江省境内北起嘉兴(沪浙界、苏浙界),经宁波、舟山、台州,南至温州(浙闽界),全长约450公里。主要包括:杭州湾—甬台温—温福铁路通道(含疏港铁路支线);杭浦—杭州湾跨海大桥及南北接线—宁波绕城—甬台温(含复线)高速公路通道;G228、G104温州和台州段;沿海南北海运通道及沿海进港航道。

“十三五”重点建设:通苏嘉城际铁路、跨杭州湾铁路通道;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甬台温复线高速公路;提升改造G228、G104繁忙路段;鱼山进港航道。

“二纵”北京至上海(杭州)运输通道。起自北京,经南京,至上海、至杭州。浙江省境内北起湖州(浙苏皖界),经湖州,南至杭州,全长约300公里。主要包括:杭长客运专线、宣杭、商合杭等铁路通道,杭宁高速、杭长高速、G104湖州及杭州段等公路通道,京杭大运河、杭湖锡线等内河航道。

“十三五”重点建设: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湖州、杭绍段,杭宁高速公路浙江段改扩建;宣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提升改造104国道湖州、杭州段繁忙路段;浙北航道网改造、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

“三纵”北京至港澳台运输通道(支线)。起自北京,南至香港(澳门),支线经合肥、福州至台北。浙江省境内北起湖州、衢州(浙皖赣界),经杭州、衢州、丽水至浙闽界。主要包括:九景衢—衢宁铁路、建衢城际铁路,黄衢南高速、千黄高速—龙丽高速—丽龙(龙浦)高速、临金高速、G205。

“十三五”重点建设:九景衢、衢宁铁路,建衢城际铁路;千黄高速、临金高速临安至建德段。

“七横”上海(宁波)至瑞丽运输通道。东起上海(宁波),西至瑞丽,其中浙江省境内分别起自嘉兴(浙沪界)和宁波,经杭州、绍兴、金华,至衢州(浙赣界),最长约400公里。主要包括:沪杭—浙赣、湖苏沪、沪乍杭、萧甬、甬舟—金甬铁路通道;沪杭—杭金衢、杭浦—杭州绕城—杭新景高速、杭绍甬高速、杭甬高速、甬金高速、G320、G351等公路通道;京杭运河、杭申、杭平申线和杭甬运河水路通道。

“十三五”重点建设:湖苏沪、甬舟、金甬铁路、沪乍杭城际铁路;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至衢州段拓宽以及G320、G351繁忙路段改造;实施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杭甬运河宁波段三期,金华、衢州港货运码头。

2.构建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

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民用航空等为主体,构建服务品质高、运行速度快的综合交通骨干网络。高速铁路重点建设杭绍台、杭温等项目,打造杭州至各设区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高速公路实施“双十双千”工程,实现陆域县县通高速;民用航空打造“三个千万级”大型机场,构建空中1小时交通圈。

3.强化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

以普速铁路、普通国道、港口、航道、油气管道等为主体,构建运行效率高、服务能力强的综合交通普通干线网络。普速铁路重点建设九景衢、衢宁、衢丽、金甬、甬舟铁路,实施宣杭、金温货线、金千铁路电气化改造,扩大铁路覆盖面,提升铁路干线货运空间。普通国道重点建设G228、G351等,实现“提速、提标、提质”。沿海港口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重点发展宁波舟山港梅山、金塘、衢山、岱山、洋山等港区。内河航运按照“北提升、南畅通、东通海、西振兴”的总体目标,重点建设以“两河一江”(京杭运河、杭甬运河和钱塘江)为核心的10条江海河联运主通道和10个内河重点联运作业区。油气管网重点建设绍杭成品油管道、甬台温复线(椒江-玉环段)等天然气管道。

4.拓展广覆盖的基础服务网

以普通省道、农村公路、支线铁路、支线航道等为主体,通用航空为补充,构建覆盖空间大、通达深度深、惠及面广的综合交通基础服务网络。普通省道重点优化完善路网布局,有序推进普通省道建设,加强与城镇、机场、铁路、港口、枢纽等有效衔接;农村公路实施“四个一万”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支线铁路建设宁波穿山铁路支线、头门港铁路支线、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打通港口后方铁路通道;支线航道研究开发金华江、常山江、曹娥江等航道建设。通用机场重点建设东阳横店、建德千岛湖、绍兴滨海、宁海、德清等一、二类通用机场20个。港口集疏运网络加强宁波舟山港等沿海港口和杭州、湖州、嘉兴等内河主要港口的集疏运铁路、公路、航道建设。

(二)强化战略支撑作用

1.打造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支撑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

按照义甬舟开放大通道“两核一带两辐射”总体布局,“两核”,全面提升宁波、金华-义乌两大都市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推进宁波舟山港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和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提升义乌国际陆港口岸功能。“一带”,高标准打造“一轴多联”的综合运输大通道,重点推进金甬铁路、甬舟铁路、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鱼山石化疏港公路)建设。“两辐射”,突出交通基础设施对内连通和对外辐射两个大局联动发展。通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构筑现代综合交通国际运输大通道,对接长江经济带黄金水道,推动我省成为“海陆一体、双向开放”门户和连通“一带一路”的重要桥头堡。

2.实施“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发挥交通扶贫脱贫基础支撑作用

“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就是依托广覆盖、深通达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紧密契合区域生态旅游、特色产业、乡镇经济、历史文化发展需求,创新“美丽交通+”的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建成“畅、安、舒、美”的自然风景走廊、科创产业走廊、生态富民走廊、历史人文走廊。通过建设“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切实改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山区海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交通条件,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3.推进都市区一体化交通,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

推进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发展,重点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二期、杭宁高速公路浙江段改扩建、湖苏沪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沪乍杭城际铁路、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等项目。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交通一体化发展,完善枢纽布局,提升枢纽功能。加快推进城际(市域)铁路建设,健全杭州、宁波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加大城市拥堵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三)加快运输服务一体化进程

1.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结合全国城镇体系布局,《规划》布局了一批1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63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一批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及口岸枢纽。我省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杭州重点谋划建设萧山国际机场综合枢纽、杭州城西综合枢纽及相关工程;宁波重点完善铁路枢纽;温州重点建设机场综合枢纽;金华—义乌重点完善铁路综合枢纽。按照零距离换乘要求,全省新建成8个综合客运枢纽;按照无缝衔接要求,全省新增28个交通物流基地。

2.提升客运服务安全便捷水平

打造以高铁、民航、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快速城际运输服务网络;注重城乡交通、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转换,构建快速便捷的城乡交通网络;推进农村镇村公交建设,实现客运“村村通”。

3.促进货运服务集约高效发展

依托公路物流园区,构建覆盖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的快速专线物流网络;释放铁路货运能力,大力发展海铁、海公、海河等多式联运;统筹交通、邮政、商务、供销等物流资源,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网络;做大做强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服务水平。

4.增强国际化运输服务能力

依托宁波舟山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温州龙湾国际机场、义乌机场、义乌国际陆港发展国际物流,加密国际港口航运航线,拓展国际航空运输市场;整合中欧班列资源。 

5.发展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

引导发展绿色环保的新型客运装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鼓励发展高级客车、新能源客车、安全经济型农村客车。鼓励发展现代化货运装备,发展多式联运成套技术装备,研究江海联运直达船舶,大力发展大型化、专业化运输船舶。 

(四)全面提升交通发展现代化水平

1.加快发展智慧交通

实施“互联网+”便捷交通示范工程,重点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综合交通出行服务等工程。

2.加快发展绿色交通

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专项行动,实施长三角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等,大力推广先进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将绿色生态理念贯穿到设计、施工、营运、养护、管理的全过程、全领域。

3.增强交通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管体系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安全应急与保障体系,构建覆盖各种运输方式和省市两级的应急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应急监测预警体系,有效加强暴雨、台风、雨雪冰冻等重点气象灾害的防御处置工作。

4.拓展交通运输新领域新业态

积极引导交通运输新消费,促进通用航空、邮轮游艇、房车营地、网约汽车、租赁汽车等新业态、新产业、新领域发展,打造交通物流融合新模式,推进“平台+”物流交易、供应链、跨境电商等合作模式。

5.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

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大交通”管理体制,整合轨道交通、民航机场等各种交通资源。加快交通投融资改革,加快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省综合交通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现代交通示范区建设部省联合工作组作用,建立重大事项协调机制,健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主体责任,细化落实“十三五”目标任务,加强规划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和动态监测分析,强化督查考核,为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二)强化要素保障

强化建设用地供给,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加强耕地占补平衡保障,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地。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加大各级财政资金对交通建设养护的投入,提高政府债券资金用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比例,构建省级综合交通投融资大平台,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

(三)强化队伍保障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交通铁军。培养急需的轨道交通、航空等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加强行业专家委员会、科研管理、行业技能比武等制度机制建设,加强行业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提升教育培训的基础条件,依托浙江省职教集团、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等院校机构,建立各类研发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       

2017年5月5日    

《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