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研发无人驾驶智能电动汽车
可曾想象过,风和日丽的周末,一家三口驾车出游,妈妈和宝宝后排座位上嬉笑打闹,爸爸端着相机照个不停……咦,谁来开车呢?别担心,无人驾驶系统正操控小车,在车水马龙的路上穿梭自如,变道、转弯、停车,连倒车入库都能一步到位。
畅想并非遥不可及。1个月前,由同济大学专家陈慧主导的“无人驾驶智能电动汽车研究”课题通过验收,样车“春晖探索3号”已基本实现以上功能。为让 “聪明”汽车早日走进千家万户,“五一”假期这几天,陈教授依旧在河南、上海两地奔波,希望与生产企业联手攻关,将其中部分功能逐步与现有汽车产品结合。
“跟踪”研究中点亮创新火花
“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我们做的是跟踪性研究”,陈慧教授始终强调“跟踪”二字。国外汽车厂商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开始探索这一课题,即使在国内,国防科技大学也已研发出可用于高速公路和复杂路面的自动驾驶汽车;上海交通大学的自动驾驶电车项目,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车辆依靠预定道路上预埋的磁钉进行磁导航,行驶路线特定,遇到障碍物时能实现被动的减速或停止,可满足短途载客驳运的需求。
无人驾驶汽车研究还有空间吗?陈慧团队找到了“缝隙”:除了高速路行驶和短途驳运以外,都市路面在汽车应用需求中可算占“大头”,更多人可受益于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此外,此前大量研究主要基于传统燃油燃气发动机,电子控制命令要先“转换”为机械动能,才能作用于发动机,若直接将无人驾驶的电子控制系统与如今最先进的电动汽车相结合,去掉中间环节,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06年底,研究目标就此确定。